博海拾贝 文摘 香港代购,不“香”了

香港代购,不“香”了

今天,是香港与内地全面通关满月的日子。

深港口岸回来了,恢复了人来人往;香港签注回来了,甚至不少人凌晨排队办理;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回来了,3月11日起还将分阶段恢复长途服务……3年过去,似乎一切都回到正轨,不曾改变什么。

但对于香港代购而言,天变了,往日盛景再也回不去了。

“现在每次去代购,赚的钱都只够车费和饭钱,相当于白跑一趟。”曾从事7年香港代购的圆圆吐槽。

随着内地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进口渠道的日渐增多,深港两地的信息差逐渐抹平,香港的价格优势不再,香港代购不再“香”了。

过去三年,人们也已经习惯了没有香港代购的生活。

正所谓穷则生变,曾经的香港代购们发现了新的“商机”,开始给香港人反向代购。

香港代购,不“香”了

“疫情前做了四年半的代购,每周去一趟香港,最多一次赚7000,最少一次赚700,没被税过,现在去一次最多赚300块钱。”小葵感叹道,一脸无奈。

终于等来香港通关的她,第一时间将代购通知和能采购的物品清单,发在三年前就组建的代购群里,希望能够重拾这份事业。

群里将近五百人,没人开口咨询。好不容易有了一条新消息,她欣喜地点开,竟是一条帮忙助力的链接。

终于等来客户询单,虽然需求不多,但抱着聊胜于无的心态,小葵还是决定走一趟。

1.jpg

为了保证正品,她去了万宁和sasa这种比较有保障的店进行采购,价格会比普通药房高一些。将价格发给客户、给别人让位、等待反馈、再去拍照、再等待反馈……两个小时过去,她收到了客户的回复:

“我看了一下抖音直播间,也不用这么贵啊。”

小葵委屈,本来她就没有多收其他的代购费,只以港币和人民币1:1收费,而且现在港币汇率处于高位,“这样还嫌贵,那我不用赚钱了,白跑一趟给人家纯代购好了。”

2.jpg

圆圆的境遇相差无几,甚至还多了几分尴尬。

她在朋友圈发布了代购通知后,有亲戚朋友找上了她,希望能帮忙带几瓶黄道益,以1:1的汇率。

她去了屈臣氏,一瓶黄道益60港币,折算成当时的人民币差不多53元。她收了亲戚朋友60元,差价7元。

“亲戚还嫌贵,这7块钱我还要摊上往返香港的车费成本、时间成本。一支药油能保全家平安,7块钱能买到什么?”令圆圆更无语的是,亲戚收到货后,擦了感觉皮肤不辣,以前擦了皮肤都是辣的,怀疑不是正品。

“所有人都觉得这个行业好做,就是逛街,把东西带回来了,钱就到手了。”

重回代购行业后,她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港代是否还有市场?

她通常会略带调侃地回答:“如果不介意只能赚到车钱和饭钱,那现在也可以做香港代购”。

3.jpg

圆圆的朋友也是代购,她说现在的代购要生存下去,每次至少得接到15单以上或者5000元以上,但那样很容易被海关拦截。“现在的代购赚的都是辛苦钱,很少会有投机取巧的了。”

根据海关总署的规定,入境居民旅客携带超出5000元人民币的个人自用进境物品,经海关审核确属自用的;入境非居民旅客携带拟留在中国境内的个人自用进境物品,超出人民币2000元的,海关仅对超出部分的个人自用进境物品征税,对不可分割的单件物品,全额征税。

“每次过关都像小偷一样提心吊胆”,因为频繁出入境,每次都拉着大箱子,海关工作人员总会特别关注她。有一次,她被拦了下来接受开箱检查,因为箱子里面同类型的药妆太多,总价格也超过了5000元,海关问她补税还是退港,她没有办法,认了这个亏。

“这终归是一份摆不上台面的工作。客户怀疑自己被赚得多、香港人嫌弃很多大箱子在路上挡道、海关审查很严格。赚这个钱,越来越不容易。”

反向代购,赚香港人的钱

疫情三年过后,虽然香港代购的发家神话幻灭,但一种新的反向代购正在悄然兴起,并开始渐成规模。

在某社交软件上,一条只有八个字的“一点点代购回香港”的帖子,不到一天的时间,竟有2000+人遥相呼应。

4.jpg

图源:小红书@别来沾边儿

小葵刷到这条消息的时候,被这一呼百应的场面吓了一跳。当时她正被围困在旺角万宁店拥挤的人潮里,焦急地等待手机另一头客户的反馈,是否要下单已经考虑了10分钟的护肤品。

思来想去,小葵觉得反向代购肯定大有市场,也模仿着发布了一条帖子:“每日可往返香港,代买鲍师傅、一点点、山姆等零食饮品,东铁线沿线地铁站交收,跑腿费20RMB,有需要私。”

距离发布不到一个小时,这个简单的暗语已经收获了20多个咨询。小葵一个个地记下他们的购买物资清单和地址,掂量自己可能拿不动了,及时在帖子下面喊停,“带不动啦,下周六再带。”

“奶茶很重,所以我只接了几杯,主要还是鲍师傅、周黑鸭、绝味还有山姆麻薯这种比较轻的食物,装在行李箱里直接拉走,很方便。”小葵说,每单收20rmb的跑腿费,一趟下来,她能小赚300~400块钱,是她在香港帮人精挑细选5双千元鞋子的收入。

5.jpg

小葵从没想过反向代购会有这么大的需求。

她在社交软件上建了一个反向代购群,同时在反向代购群和三年前的香港代购群发布代购通知时,反向代购群的反响远远高于她香港代购的老本行。

她的客户主要是以港岛的学生为主,集中在大学站。“学生喜欢买奶茶甜点,买了一次觉得好吃划算方便,便会呼朋引伴一起买。久而久之,顾客便越来越多,甚至还有很多香港人让帮忙带一些奶茶和甜品,当成公司的下午茶。”

高铁直达、地铁沿线就能交付出去,回本快,这是反向代购的好处,“其实有一点像跨城的外卖员,配送费高一点,但同样都是一些价格比较低的物品,想多赚钱只能是薄利多销。”

6.png

香港人阿伟每次来深时,也会为朋友代购一些美食回去,代购费可以覆盖他往返香港的交通费和餐费。

“除了香港街边饭店里的港式奶茶,奶茶店里卖的奶茶基本上都是又贵又难喝。可能也有好喝的,但是价格也是上天,还没有珍珠之类的小料。”对他们来说,两杯深圳的奶茶加上代购费直接送达家门的价格,相当于他们自己出门在香港买一杯奶茶的价格,而且料更多。

“深圳人老说自己是个美食荒漠,香港人听了都觉得凡尔赛”,阿伟笑道。

通关后,越来越多是香港人涌入深圳。商场餐饮店、城中村美食街和老店、各个靠近口岸的奶茶店、鲍师傅等甜品店的排队队伍里,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在这个被深圳人称为“美食荒漠”的地方,他们甚至找到了自己的味蕾天堂,还是在荷包不受伤的情况下。

善于抓住机会的深港人,开始闻到了搞钱的气息,就这样,第一批深圳美食的反向代购人开始雄起。

而纵观反向代购市场的需求,受欢迎的不仅奶茶、鲍师傅、周黑鸭、绝味这些网红美食,深圳山姆店里的热色产品,还有一些在香港吃不到的特色美食,比如新疆炒米粉、烤鱼等等。

这也不难理解,通关后第一个穿着拖鞋过关的香港人,只是为了来深圳吃一顿夜宵。

7.jpg

香港人:深圳,真香

现在的反向代购之所以能赚钱,主打的就是差价。而现在的香港购物之所以不划算,主要原因也是差价。

疫情三年,深港之间的信息差正在慢慢被抹平,两地之间差距也在慢慢变小。

内地消费者慧莲回想起八九年前香港购物的盛况,“以前想买进口的东西,人们只会想到香港,找港代。也没有哪里可以比价,他们说多少就是多少,只要比内地便宜又保真就能买。”

“但现在不一样了,想买进口的东西哪里都是渠道。”香港没有开放通关的这三年,内地的进口渠道也开始卷起来了。

海南免税店起来了,好物来自全球各地、款式齐全,寄送国内各地的快递费价格也不贵;李嘉琦和其他网红的直播间也爆了,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折扣,并且包邮到家;各大进口商品店也在网购平台有了自己的旗舰店,遇上618和双11这样的大促还能打折、满减。

8.jpg

从过去的两年看,跨境电商海淘,正在取代限购的香港奶粉;内地免税店兴起,让大牌奢侈品也能高性价比入手;家门口就能打HPV等疫苗,更是让多少人不用再“跨境打针”…… 这种现象的背后,是深圳人开始觉得港货“不香”了,开始在消费领域“去香港化”。 

口岸的出入境数据也能看出端倪。

根据数据,香港全面通关后10天内超260万人次经陆路口岸出入境,平均一天26万人。

要知道,以前一个熙熙攘攘的罗湖口岸,每天的通行客流量就超过20万人次,而这只是当时8个口岸中的其中一个。

香港入境事务处的数据显示,自通关后内地游客占香港出入境游客数比例较小,更多是香港居民往返于两地之间,占比超过75%。

深圳,正越来越成为香港人休闲、娱乐、购物的目的地。

9.jpg

“香港的生活没有纵深,但深圳有,深圳更接地气”,阿伟说,“这里的吃饭穿衣娱乐休闲便宜得不是一星半点,来深圳,我们是在提升生活质量。”

有人喜欢网购,喜欢内地快捷的发货速度和划算的快递费,尤其电商平台还经常在各个节日促销。“每周一次到深圳取回好多快递,心情超级满足!”

有人喜欢来深圳k歌,200+就能包上一个4~6个人的中房,还赠送饮品和果盘,“在香港这就是人均,歌单也比香港多得多!”

有人喜欢来深圳做美甲,店面空间大,美甲款式多,价格还便宜,“做一双手相当于在香港做两个手指的价格。”

……

放眼现在,如果有人说深圳是个荒漠,大概第一个跟他们急的,应该会是香港人吧。

(备注: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微时光 (ID:szdays),作者:白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8093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