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垂直之殇

同学们今天我想讲一个话题,叫“垂直之殇”。

这个话题从哪里开始呢,从我们最熟悉的网红讲起。

我是一个老网民了,从上大学18,19岁开始频繁上互联网,如今已经有20多年的冲浪历史。

在这段时间,我见证了很多网红的兴衰,见证过很大特别大流量的网红一夜灰飞烟灭,或者逐渐流量凋亡。

我给大家举一个几乎所有80后90后95前的女生都认识的例子,意大利裔的博主Chiara Ferragni,她在2015-2017年爆火的时候,被国内媒体戏称为“宇博”(就是宇宙最大的博主),那个时候纽约时装周,巴黎时装周,她都在最前排。【见图1】

如今离她宇宙爆火也就6-7年,据我的朋友说,今年巴黎时装周,Chiara已经被品牌排到了后面了,尽管她非常能突破自己,穿了几乎露点的衣服,但还是不能挽回流量下滑。她的流量下滑,也导致了她的自有品牌销售数据在一年一年的下跌。

Chiara在时尚这个垂直领域,是极其没有创作瓶颈的人,更新勤快,造型大胆,团队厉害,身材和脸都没有硬伤,可变性和可塑性都很好。

即便是这样,也扛不住10年。

她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但是其他的国内的例子,就不胜枚举了。

这就跟我带来了一个能够深入思考的课题:

在我当互联网网民这20年,都是什么样的人能长红20年,并且毫无颓势,没有流量下跌的趋势,反而越做越大呢?

我能想到的,并且我熟知的例子,就是国内的罗永浩,和国外的卡戴珊家族。

甭管你喜欢不喜欢他们,也甭管你承认不承认,这两个品牌,至少红了20年,而且流量只增不减,跟平台的更迭一点关系都没有,哪个平台起来了,他们继续红。

那他们跟Chiara的区别在哪里呢?

我研究了很多网红,我发现长红的,与迅速流量衰竭的,区别就是,长红的不垂直。

他们不是探店博主,不是带货博主,不是时尚博主,不是美妆博主,不是母婴育儿博主,什么都不是,什么话题都谈,什么drama都有

—他们高于话题,他们自己就是话题。

那有人就问了,你说的这个理论,我现在就给你举出反例来,我认为罗翔是个法考博主,但是我认为罗翔还能红10年以上。

我同意你,但是其实罗翔也不垂直,罗翔是通过法律来切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社会观察来说,他已经不垂直了。

秉持这一点的人,就可以长红。

就像樊登老师,由读书切入到社会和思想的方方面面,他也可以长红。

就像我喜欢的美食探店博主老高,他从美食,切入到中国整体的社会文化,各地域的不同,再切入到人类学。他也可以长红。

从前年、去年到现在,某书在崛起。我在上面关注了很多博主。我发现某书博主产生了一个pattern:那就是重复一个话题,极其垂直。

比如我关注了某个帅哥,他唱低音好听,于是他每个作品的标题都是“低音炮”;

比如我关注了某个身材微胖的复古时尚博主,她的每个作品的标题都是“微胖女生尝试复古”。

他们比垂直更垂直,他们在大垂直的赛道里,还自己给自己定义了垂直的小赛道。这点让我很担忧。

说到这里,肯定有我的粉丝反驳了:“姐姐,你不是前些日子说,让大家找到自己的差异化赛道吗?你不是说要做领域结合的H型人才吗?”

是的,但是我倡导的是”既能,又能,也能“。也就是说,如果你会A,你会B,你会C,我让你做的是ABC的并集。

比如,我是脑科学家,我也是作家,我也是推荐图书的人,我也是书商,我也是解答网友问题的大姐姐,我也是能犀利评论的骂人博主,我也是一个妈妈。

而某书的很多博主,做的不是并集,是交集。

也就是说,他们要在唱歌里面找一个更小的赛道:低音炮。

他们要在穿搭里面找一个更小的赛道:微胖身材的复古穿搭。

区别如图2所示:如果你会三个领域A,B,C, 我让你做的是蓝色的大圆,而某书博主做的是橘色的三角。

那么为什么这些博主都集中在橘色的三角呢?

因为这样平台给他们推流。有很多人跟我说,你做得太杂,不垂直,平台就不会给你推流。

是的,所以我吃不上红利。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平台推流的红利的代价是什么呢?

就是避免你能”高于平台“,避免你成为下一个罗永浩,下一个卡戴珊,下一个不需要推流就能红20年的人。

你吃了推流红利,你的代价就是受众的审美疲劳。

如果你每天只给我看橘红色三角的内容,我很快会对你的内容产生倦怠。

有些人跟我说,你不懂,人家只需要一两年就可以起号,然后赚个3-5年就可以了。

但我心里明白,不论这些人怎么说,当一个生意迅速起来,又迅速凋亡的时候,代价是很大的。

迅速起来你要马上配团队,但是团队刚配好,就要面临下滑的问题—这些人就要迅速转型。

那么这样的推流是对谁最有利的呢?

对平台最有利。

平台让你精致,只打橘红色三角,它们就有非常精准的数据标签,可以批量产生类似于你的博主,批量精准化复制,这样你虽然流量凋亡了,但是平台越来越大, 能产生几千个一万个你。

所以渐渐地,某音,某书,某号,都开始批量这种补贴精准垂直博主的算法和运营策略。

那么有人就问,这关你什么事儿,你为什么要管别人的策略呢?你自己想好自己要走的路不就行了?你是不是嫉妒人家吃到了流量红利?

这几个问题,我想写这篇文章就想到了,我先回答关于”嫉妒“的问题:

所有认为我是嫉妒人家垂直类博主吃到流量红利的人,还没见过互联网的冲刷。

某书真正全国性起来,也就5年左右时间,第一波大的流量还没有被冲刷下去。再等1-2年,就要到7年之痒了,很快很多第一批大的垂直流量就要被冲刷下去了,他们马上就要见到”垂直之殇“了。

我在互联网这二十年,见过好几波6-7年的垂直之殇了。

一般垂直博主的极限是6-7年。所以我肯定不是嫉妒,我是真的担忧。

那么我为什么担忧呢?

这就要回答我为什么我管这些人的策略,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了。

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垂直之殇,多数影响的是女性。

我们从上面的长红博主可以看出,男性占大多数。

男性从军事、社会、法律、思想方面切入,很多不受垂直之殇的伤害。

虽然红起来慢,但是流量下滑也慢。

垂直之殇伤害的领域,多数是女性主导的领域:

时尚,美妆,生活方式,家居,母婴,育儿,宠物。

这些也是女性竞争的红海。一波又一波的女性,都要去自媒体打拼,都要选比自己的赛道还细分的赛道,辛辛苦苦打拼好几年,马上就被更多的女性垂直博主淹没,于是开辟更新的赛道:最终成了小仓鼠跑笼子。

第二,垂直之殇,不仅仅限于网红领域。

在社会领域,我们每个人都有垂直之殇。

也就是被当了螺丝钉。

我在”如果我是你”中回答问题,我发现绝大多数中年出现职业发展危机的人,都是在花七八年的黄金宝贵时间在做我在图2中画出来的橘色的三角,而不是蓝色圆圈。

这样就如同那些垂直博主的流量都留在平台,而不是留在自身上一样:

你的积累都留在了公司,而不是留在自己身上。

只有蓝色的圆圈,才能让你跳出当前工作的边界。

最后,我想以Herbert Simon的思想,来结束今天的探讨:

他认为,学科的边界,与国家的边界一样,是人为的。

而知识与大陆是连续的。

我们需要的人才,是能从疆域上从一国走到另一国,也从思想上超越边界的人。

来源:屠龙手段 微信号:gh_557e4c1cc2da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