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新能源车企,接盘互联网大厂人

640.png

时下,新能源汽车正成为我国经济中最靓的仔之一。这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互联网大厂人跳槽。其背景在于两个行业魅力值的此消彼长。在不少跳槽者看来,互联网行业发展已经告别高速增长期,薪资增长减缓、企业文化内卷、35岁被迫面临年龄尴尬。而新能源车企正在快速扩张,纵使跳槽不一定意味着工资大涨,但发展前景形成了对各方人才的预期感召。

从事人才招聘业务的脉脉在近日发布的一份《2023抢滩数字时代·人才迁徙报告》中称,2022年纯互联网职位量同比减少50.4%,但新能源汽车职位量增长了198.9%。其发布的另一份报告则指出,超8成从业者认为新能源汽车是正确选择。《真故研究室》访问了数位从各行各业跳槽到新能源车企的职场人,听了听他们感受到的现实一线。如果一句话概括结论:这行有前景,但也别太天真。

01.前景与钱景,我跳槽到新能源车企的理由

行业前景、职业上升空间、钱,是跳槽者通常的抉择依据。这个模板套用在新能源车企的跳槽者上,也不为错。

Aidan是一位HR,她的上一个东家是某知名人工智能公司,2021年跳槽到某新能源车企。

按照时下的热度来看,两个行业的前景在外人看来不相上下,甚至一些人已经开始对Aidan说,是不是跳错了,“你离开了一个极有发展前景的行业(指AI)。”但Aidan的个人结论是,还是新能源车企更有发展盼头。

在她看来,AI一直是热门行业,但是热归热,如何实现产品的商业化变现,也就是挣钱盈利,还比较难。

国内著名的AI四小龙:旷视、商汤、依图、云从,都或多或少在企业发展、上市等方面遭遇挑战,股价表现也差强人意,这背后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亏的比挣的多。

作为AI第一股,商汤科技2021年年底、在港股上市时发行价是3.85港元/股,股价最高曾上探到9.7港元,但2022年7月后股价就一直维持在2.5港元左右。

前一阵乘上ChatGPT的东风,商汤科技股价有所上涨,但至今也未能回到发行价的水平。截至4月12日收盘时,商汤股价为3.16港元。

股价是资本市场对企业经营的信心反映。商汤科技2020-2022年,净亏损分别是121.58亿元、171.7亿元、60.93亿元,三年累计亏损354.21亿元。

这并不是行业孤例。另一家AI公司云从科技2020-2022年,净亏损分别是8.13亿元、6.32亿元、8.51亿元,三年累计亏损22.96亿元。

云从科技自2022年5月在A股上市后,也是和商汤科技一样,股价多比较低迷,直至ChatGPT大火后才开始有所起色。

至于剩下的两位迟迟未能上市。旷视科技从2019年就开始申请IPO,时至今日也未能成功;依图科技更是自2021年7月终止IPO后再也没了上市的消息。

“无烧钱,不AI”,没有哪句话比这句话更形象。

2020年底,Aidan开始有了想转行的念头,毕竟行业持续亏损会影响职场人对未来的判断。

一开始她锚定了在线教育、社区团购和新能源汽车三个方向,但朋友告诉她:应该从政策方向去看行业的发展。

赶上风口,猪都能飞起。

Aidan意识到,2013年就开始的新能源国补和碳中和目标已经显示:未来我国的政策导向会往新能源方向上走,至此她才坚定了对新能源车企的选择。

如今已在车企里工作近2年的Aidan坦言,虽然此次跳槽,在职级和薪资上变化不太明显,但大的方向上,她没有异议。

此外,她所从事的工作—招聘,是一种对专业力和软性素质的要求相对较高、对行业背景要求比较宽的工作。即便转行,上手速度还是很快,“因为干的还是那摊子活”。

和Aidan一样,选择职业发展前景的、还有某知名大厂前3D视觉专家郑辉。他觉得互联网正在变得无聊,很多领域都不再增长。

图 | 新能源车企所需要的技术人才方向

2021年7月,郑辉下定决心离开这个无聊的行业,走进了造车新势力的门。

新能源行业确定性的前景和爆发性的增长,是吸引他的最主要因素,对比以往在互联网行业内的跳槽,车企当时给出的薪资其实并没有高多少,但郑辉仍然想跳。

“互联网的明天仿佛一眼就能看到头,而在当前的智能辅助驾驶领域,未来5年内会进入比较繁荣的状态。”郑辉希望自己能在这个方向深耕到曙光来临的时刻。

与Aidan和郑辉看重行业前景不同,看重新能源车企可观的薪资,也是求职者最在意的事情。

去年刚从某在线教育品牌的市场部总监、跳槽到新能源车企做销售的何华,虽然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一点儿都不输于教培行业。但每月看到自己虽然级别降了、但金额却高出以往不少的工资条时,何华还是觉得这比发工资都成了问题的教培行业好多了,尤其是车企给交的是六险一金,还是按顶格比例缴纳。

据行业公开数据,由于车企抢人,导致该行业不少懂技术的专家工资水涨船高。有猎头就表示,汽车算法岗的涨幅,在前几年一般达到20%以后就很难突破了,但这两年涨幅普遍在30%-50%,部分可以达到70%-100%。

还有媒体报道,蔚来汽车招聘的算法研发工程师,薪水范围普遍已在30K-80K;小鹏汽车的自动驾驶视觉算法资深工程师、自动驾驶软件高级专家的年薪则高达60-80万元;一些公司总监级别的年薪基本都在百万以上。

至于比互联网公司高出多少,由于工资的保密性,外界很难得知。但人类都是驱利动物,在对待钱这件事上,谁也不傻。

02.内卷与文化冲击,新能源车企一点儿都不少

近年,伴随内卷、躺平文化、35岁隐形的年龄歧视盛行,互联网公司由于几乎都没有提出强有力的价值论述,其在年轻人心中的感召力,是有所下降的。

马云曾说过,员工要走,要么是钱没给够、要么是受委屈了。不过,《真故研究室》从跳槽到新能源车企的员工处听到了一个普遍的声音是,千万别天真地认为,到了新的一行,上述的烦恼就烟消云散了。

在新能源车企做销售的何华,就认为这个行业也同样就一个字——卷。

他说,在教培行业时,只要品牌在区域市场的教学质量做得好,家长们就会认可该品牌并对它产生信赖,而新能源车则不一样,受营销政策、用户口碑等影响,车企的某款车型可能会是爆款,但这并不会让品牌变成常青树,销售人员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才能吸引顾客。

在教培行业时,何华自己是决策者,手下有20人规模的团队。如今团队只有4、5人,但“大家都在跑马拉松”,不能有一点放松,否则就会被甩到身后。

3D视觉专家郑辉表示,当初离开互联网,除了感觉前景不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感觉互联网职场文化、外部竞争都太卷了。

结果,跳槽到新能源车企,郑辉发现自己当初有些天真了,新能源行业一样卷。

竞争对手的步步追赶,让他不敢停下,智能驾驶的下半场还没有定,郑辉所在公司虽然处于领先地位,但领先的程度还未达到质变。

图 | 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也并不逊色于互联网

曾在美团当过产品运营专家、在58同城当过资深产品经理的李云峰,也是2021年转行进的车企,担任某业务线的互联网产品创新总监,负责相关业务线的数字化转型、系统及能力建设等,既服务于燃油车,也服务于混动车、纯电动车。

让李云峰产生转行想法的、也是雷军的“风口上的猪”理论:选择当下最热门的行业,可以学到更多东西,同时也能够获得更多回报。

不过,真进入到车企后,李云峰的烦恼主要在于工作方式带来的文化冲击。

在他看来,互联网更加自由,但车企似乎决策流程相对更加冗长,这背后原因多样,比如车企对于合规的要求更加严格,自己所在的车企也是从传统车企转型而来,带有传统工作风格的影子。

“现在我感觉我的工作就从做事,变成了向领导汇报。” 李云峰表示。

从这些讲述可以看到,新能源车企也有自己诸多方面的问题,跳槽者需要充分掌握各方信息基础之上,才能做出有利于自身的选择。

03.新能源车企究竟要怎样的人才

十几年前,互联网行业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字节跳动等大厂应运而生,行业的发展使人才待遇水涨船高。不管是校招还是社招,互联网大厂都一度是绝对的宠儿。

但如今,裁员、缩编、降薪已然成了互联网行业的代名词。去年至今,已有约20家互联网企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裁员。裁员人数动辄数百上千,扰动了求职者对互联网行业的稳定发展预期。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势头正盛。据脉脉的《2023抢滩数字时代·人才迁徙报告》,2022年纯互联网职位量同比减少50.4%,但新能源汽车职位量增长了198.9%。

不过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虽然互联网行业有点像“定型的没落贵族”,但作为新贵的新能源汽车,还是很看重和青睐有互联网大厂经验的职业者。

作为HR的Aidan表示,新能源车企对互联网人一般在招聘时会更加友好,车企对于智能化、软硬件一体的要求比较高,有大量岗位是和互联网行业共通的。

那么,哪些岗位是新能源车企急缺人才的呢?

据脉脉高聘《2023新能源汽车中高端人才趋势洞察》报告显示,电池工程师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居人才紧缺度榜首,模拟芯片设计、动力工程系统、智能驾驶系统工程与三电(电池、电机、电控)和智能驾驶技术相关的岗位,则进入人才紧缺度TOP10。

换句话说,在这些领域有相关学历和项目经验的人才,俨然是新能源车企的香饽饽。

Aidan告诉《真故研究室》,目前新能源车企更偏爱的人才画像如下:

一是技术型人才的专业知识要过硬,有项目经验者优先。同样的,职能型人才在自有的领域中专业力也得过关才行;

二是人才在自身的职业道路规划上应该清晰明确,曾有的行业背景在车企眼中并不是壁垒,但有职业思考和规划的人才会更受欢迎。

如今,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大部分车企都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除了招聘社会经验人才,不少车企也开始发力校招,希望从0开始培养一批有公司基因和文化的接班人。

据悉,目前新能源车企对学历的要求会更集中于大家认知意义上的头部高校,例如C9、985、211,双一流等。围绕这部分高校的校招人才,车企之间的抢夺也很激烈,颇有点十几年前互联网抢人大战的味道。

图 | 新能源车企成为不少应届生的首选

不过,新能源车企也有坑。去年小鹏、理想等车企毁约校招生的事还历历在目,又一年金三银四,应届生如何才能避免踩坑,对此,Aidan也分享了一些有效方法。

首先,当下定决心进入新能源行业时,应该多关注相关的新闻资讯、国家政策和行业信息,对行业的未来走势做一个初步的判断。

其次,需要建立一个对行业和公司所处位置的理解,基于理解来判断行业和公司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

再次,在面试过程中,通过HR或者业务方面面试官的风格,判断与自身风格是否契合,因为这一步接触到的是公司里实实在在的人,能真实地感受到公司和团队的氛围。

最后是多调研多各方询问,了解清楚公司发展实际情况。随着新能源车企资源向头部集中,这部分企业当然应该是首选。

来源:真故研究室 微信号:zhengulab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