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上的一个论坛是水木社区,这货最早是清华校内论坛,用户以高学历青年为主,后来当然也慢慢社会化,但总体看用户的收入水平比较高。
说人均年薪百万是段子,但人均三五十万应该比较真实。
但最近发现一个奇怪的热门话题,就是不少人在抱怨外卖涨价了。
跟帖说什么的都有,照例是互联网上互相开嘲讽的套路,但的确没人去否认外卖贵了这个事实。
我特意去查了下,又找了些经常点外卖的朋友了解,结论是确贵了,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平台补贴的减免送餐费的单子少了,二是店家补贴的优惠活动少了。
每一单平均下来可能要贵几块钱。
过去往往外卖比到店吃还便宜,本质看就是补贴。所以如果只是单纯减少补贴,我这也没太多好说的,只能说培养用户习惯的时间结束了,接下来就是正常的生意时间。
至于是否在乎这几块钱,看用户的敏感程度了。
不在乎的无所谓,在乎的回归自己做饭或者堂食(可以省下送餐费)。
但做饭的痛点是买菜、做饭、洗碗全套下来至少也要花一两个小时,堂食的痛点是用餐高峰期要和人去抢座位,所以最终估计大部分人还是会慢慢接受外卖补贴减少这个事实。
所以这件事的本质就是服务涨价了,你要别人给你干点啥都需要出更多钱。
要么你就出这个钱,要么你就受累亲力亲为。
我国的CPI构成是:
食品3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4%、居住13%、交通通讯10%、医疗保健个人用品10%、衣着9%、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6%、烟酒及用品4%。
可能对老年人来说,这个比例是合适的。但对一二线城市的中青年来说,食品34%明显高了,服务14%和居住13%又有点低了。
这里要说明一点,你上馆子吃个饭算的是服务,而不是食品。这些年食品涨价不明显(此处不包含水果),但餐饮涨价很明显。
如果提升服务和居住的权重,减低其他权重,可能很多结论会有不同。
顺便写下米国CPI的构成:
住房42%、交通17%、食品15%、医药7%、休闲6%、教育和通讯6%、衣着4%、其他3%。
来源:刘备教授 微信号:LiuBeiJiaoS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