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夕ོ:Spotify上有调查记者Ann McElhinney完成了「审判凯文·史派西:未经过滤」的播客,堪称鸿篇巨制,合计时长7个小时,记者深度跟踪这起持续6年的案件,查阅了所有公开以及付费的相关卷宗,从封存的证词到涉案者的笔录再到律师的私人邮件,事无巨细的还原了一个知名演员是如何被陷害直至事业轰然倒塌的。
我用AI把音频整理成文本后都看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才看完,实在是太专业和扎实了,普利策级别的报道,划几个重点在这里吧:
– 最开始联系凯文·史派西的不是所谓的「受害者」,而是新兴网络媒体BuzzFeed的记者,这个记者后来被证明帮助「受害者」编造了童年被侵害的整个记忆;
– 史派西收到邮件后,他的团队给他出了一个馊主意,他们对他说,metoo风头正劲,你不要想着跟这股势力对抗,无论如何都要摆出尊重「受害者」的姿态;
– 于是史派西发了一个声明,说虽然自己压根就不记得这事儿,但是要对自称受到侵犯的「受害者」道歉,他发完声明就后悔了,但已无事于补,全世界都骂他禽兽不如;
– 「受害者」被媒体推到前台,他开始代入角色,说自己是受到韦恩斯坦案(metoo的起点)的鼓励,带着悲剧性的经历站了出来,站在许多勇敢说出真相的女性和男性的肩上,并向史派西索赔4000万美元;
– 史派西的名誉一落千丈,好莱坞再无制片商敢给他发offer,已经拍完的电影要么换人重拍,要么直接砍掉,他在社交媒体上也沦为人人喊打的贱民;
– 在漫长的多轮庭审里,BuzzFeed的记者一直以第一修正案为由拒绝提供他和「受害者」的交谈记录,但在史派西律师的不断争取下,法官获得了一些的短信和邮件来往,里面包含大量和法庭陈述不符甚至冲突的内容;
– 比如「受害者」和记者早就把目标锁定为凯文·史派西,早于韦恩斯坦案被报道,记者最开始把「受害者」写成14岁,后来开庭后法官很懵逼,表示你说凯文·史派西在纽约带着14岁的男孩流连于各大夜总会喝酒,这也太离谱了(美国卖酒给未成年人后果很严重正常的夜店都不会干这事),然后「受害者」改口是17岁,但最后证明的事实是他在指控遭受侵害的年龄是19岁,反复说谎都是为了钉死史派西对未成年人下手的公众印象;
– 随着庭审的深入,「受害者」不断提供前后矛盾乃至不存在的记忆,他在史派西根本没参加的一场颁奖典礼上见到了史派西上台领奖,在根本没有卧室的单间里被史派西带进了卧室房间,说史派西纠缠自己不断给他家里打电话以致于自己父亲告诉史派西不要再打电话来了,但这也是虚构的;
– 受到这起名声大振的案件影响,连英国都出现了声称被凯文·史派西骚扰的男人,每个人都提出了成百上千万美元的索赔额,史派西的律师满世界飞来飞去,打赢了一个又一个诉讼,却鲜有媒体报道;
– 推动这起案子的BuzzFeed,当时(2017年)陷于财务困境,急需一个爆炸性的流量选题,很顺利的,BuzzFeed成为了凯文·史派西一案的独家信源,所有主流媒体都得引述它的一手报道,当然了,因为经营不善,BuzzFeed现在已经接近倒闭了,流量并没有拯救它;
– 被还原出来的真实脉络,是史派西和「受害者」之间曾经有过一段比较亲密的关系,「受害者」因为出柜而失去了很多工作机会,因而嫉恨史派西可以在隐瞒性取向的同时还能名利双收,于是构建了两人之间子虚乌有的权势压迫史;
– 「被害者」的律师在意识到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实在太多之后,索性放弃了辩护,转为争取陪审团的同情,而最终的判决反而是整个事件里最简单的,陪审团只花了40分钟就讨论出了结果,没有任何争议,就是一个说谎连篇的年轻人在诬告凯文·史派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