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夕:刚才那条谈费翔87年春晚演出的微博转发里,有这么一条发言:这才是顶流!这才叫全民偶像!现在的小鲜肉算啥啊?
我之所以不直接转这条,是因为第一要说的内容转发里放不下,第二不是针对说这个话的人啊,只是对这句话的观点本身提点意见。
毫无疑问,费翔的艺术成就是非常高的,我也能理解大家对于现在的流量偶像有很大的不满,但其实有没有这么一种可能,就是费翔他老人家在他走红的那个年代也是小鲜肉这个人设?
只不过那会儿不叫小鲜肉这个词罢了,文艺界还比较传统,是叫奶油小生。
1985年,「大众电影」刊文批判当时的演艺圈太娘了,表示奋进的年代应该崇尚拥有阳刚之美的硬汉,粉团似的奶油小生不该被时代垂青。
这篇文章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首当其冲的风评受害者就是蔡国庆,那时媒体还比较粗野,能出「十大不受欢迎的明星」这种评选,蔡国庆因为太娘了而长期位居榜首,他直到前些年都还说自己看到奶油小生这个词就害怕。
后来的唐国强、费翔都被质疑过个人风格的问题,很多人觉得他们不是靠才能吃饭,而是靠所谓的「男性魅力」投机取巧,只有涉世未深的小女孩才迷恋他们。
用来和他们对比的是日本演员高仓健,他出演了在中国创下收视纪录的警匪片「追捕」。
其实把历史周期稍微拉长你就会发现流行文艺的审美是一个循环流动的环,在这个环的每一个节点上,其实都在不断重复上一次的经过。
小鲜肉要怎么摆脱小鲜肉的形象?不但要靠自身的努力,还要考虑历史的进程,等自己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