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配送费要多少才能合理的支撑骑手收入?

1.jpg

@阑夕:顺着昨天外卖骑手的话题继续来谈,我看到时间线上纯银还有史官都在计算配送费要多少才能合理的支撑骑手收入,本质上大家都心知肚明,看起来平台商家骑手都在扛压,最大的受益者其实就是我们这些下单用户,国内生活吃喝的便利性成本之所以低廉,就是因为系统在消费者利益导向的方案里选择了最有助于获得市场占有率的路径。

吃外卖,既是生活品质的下降,也是交易品质的上升,你可能觉得点外卖只不过是将就对付一顿,但在背后每天有几十万台服务器运算消耗拉满了,就为了实现整套履约机制,包括骑手奔命跑单,都是非常高昂的成本,但在抢占市场的需求下,形成了价格倾斜的坡度。

史官算得比较暴力,她直接把平台去掉了,假想了一个完全自行运转且无需成本的公益外卖平台,以上海为属地,然后骑手按照正常的雇员福利来送外卖,在订单不缺的情况下,差不多每单要拿将近20块钱左右,可以达到平均工资的水平。

这个数字可能还是比不过刑教授在那篇田野调查里对比的发达国家配送费用,但是很明显已经足以让点外卖这件事情变得让普通消费者难以接受了。

然后就有网友灵魂发问,说你觉得骑手收入低,那平时愿不愿意给骑手红包,补上这20块钱和配送费的差价,也有很多人不接受这样的堵嘴抬杠,认为劳动定价的矛盾无论如何不应该取决于消费者的慈悲与否,拿反人性的假设来满足人性的光辉,不合理。

我去看了一下我自己的外卖订单,去年很长一段时间我通宵作息,睡前想吃早餐,于是会点跑腿(不是外卖,我选的早餐店不做外卖生意),你们应该都知道,跑腿费比正常外卖配送费会贵很多,我每单的跑腿费是53块钱,其中基础服务费14块、距离(5.8公里)加价6块钱、时段加价6块钱、调度费25块钱,这里面只有调度费是我自己可选的,我一般都选顶格金额,倒也不是因为体恤骑手,只是因为我困得不行,希望能获得最快的接单响应,早送到早吃完早睡觉。

我没问过这53块钱骑手能拿到其中多少,就有一次连着几天抢了我这单的骑手主动说这单子跑得轻松,比普通配送要好,可惜大多数订单都不是跑腿,另外也有些跑腿距离不合理,不会总是划算。

互联网公司推崇羊毛出在猪身上的商业模式,各条业务线的成本和收入相互交叉覆盖,很难确定单条业务线的结构,并以此形成定义这项业务该赚多少钱的标准。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一款新药花了10亿研发成本最后成功上市,那么是不是只要制药公司赚10亿利润就回本了?真这么想,有一家药厂算一家,全都得倒闭。因为你不能只算成功的成本,如果平均失败9款药才能做成1款药,那么你的实际成本其实是10款药物的总成本。

外卖平台的成本计算也是如此,你可以说拿外卖赚的钱去养别的业务是浪费,但互联网公司的增长就是这么来的,这个行业决定了它必须不断试错以求创造新的曲线,如果Netflix一直老老实实的做租赁DVD的生意,它现在早成灰了。

甚至美团一开始都不是做外卖起家的,饿了么比美团早5年上线你们知道吗,在饿了么以上海高校为起点开始送外卖的时候,美团还在卖团购券,做中国的Groupon,打千团大战,然后才是美团发现外卖好像比团购高频太多了,于是拿团购赚的钱去养外卖,几年下来反超饿了么成了今天的第一。

如果去搜搜进场打工相关的新闻,会看到非常多的制造业老板在抱怨招不到人,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都不进厂,哪怕生产线的理论收入比送外卖要高。

为什么?大家又不傻,哪双鞋合脚自己是最明白的,就算这个合脚,是一个相对体验而不是绝对体验。

总体来看,骑手的收入会随着消费者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起上涨,但基本还是会吻合供求关系,得看是跑外卖的人多,还是点外卖的人多。

美团这些外卖平台可以继续优化分配方法,不要凡事以效率为先,多考虑骑手个体的福祉,我知道平台们最近几年也都在这方面做了不少事,但还不够,永远不够,必须把它当成KPI来做,这不是道德绑架,是企业不可挣脱的社会价值。

至于骑手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多赚钱,我觉得任何建议都是带有空想或者爹味的,说到底,与其死磕为什么送外卖不能过上好日子,比如正视这是一个过渡工种的现实,送外卖是为了维持温饱,让人可以先生存下来,然后去精进自己在更高价值赛道所需的技能,尽早的跳出去,在其他行业收获体面生活。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