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周,大众新能源汽车ID系列的限时限量降价又要告一段落。
不过一些消费者并不着急,他们相信,过不了多久,这个价格还会降。
为什么消费者会做出如此判断?
今年以来,大众新能源汽车ID系列多次限时限量降价,不断试探市场底线。
而最近的这次,发生在九月。上汽大众再次宣布阶段性降价:截至9月30日前,ID.3最高优惠3.7万元,ID.4 X全系列优惠3.3万-4.2万元,ID.6 X则全系优惠5万元。
据「市界」统计,从去年11月上市至今,近一年来,2023款ID.4 X 智享长续航版,累计降价8.1万元;2023款ID.6 X 极智长续航版,累计降了9.88万元。
外界虽理解这是大众在中国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举动,但也让一些消费者产生了“或许可以再等等”的想法。
今年3月和7月,大众新能源车也曾搞过类似的限时优惠活动。
要知道,大众(中国)首席执行官贝瑞德曾表示,业务的盈利能力是最重要的,甚至说过“我们不会为了实现短期的交付量增长而参与不健康的市场竞争”。
毕竟产品连番降价,会给南北大众(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今年的利润带来一定损失。大众也不是不知道这些,接连降价,显然也是思考过后的艰难决定。
“上汽大众做出降价的决定难吗?销量上涨,利润没涨,心里慌吗?”今年成都车展上,曾有媒体这样问上汽大众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俞经民。
“难!”俞经民直言,这是内部吵架吵了两个月才做出的决定。“但是,只要有销量,我们就不慌。”
“拍皮球式”降价促销
俞经民用“波澜壮阔的卷”形容今年上半年。在降价这件事上,上汽大众比一汽大众更激进。
2023年3月,东风雪铁龙以最高降价12万元的力度,直接掀翻了燃油车的桌牌,其他合资品牌也坐不住了。自那之后,上汽大众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几乎快变成了一个卖车营销号,无论是新能源车还是燃油车,都不间断地释放降价消息。
3月份,上汽大众豪掷37亿元,补贴受众。在3月31日前,20款产品最高降价5万元,其中包括ID.系列的3款纯电产品,最高优惠3万元。
一汽大众则有些含蓄,以ID CROZZ家族上市两周年为由,推出了全系家族车型至高降价4万元的活动,全系价格降至17.49万元起。
但这场降价活动,并没有想象中得到特别多的市场关注。彼时,整个汽车行业的焦点都被雪铁龙带走了。
直到7月份,上汽大众为了促销ID家族车型,用了“限量、限时大促、即将售罄、速抢”等一系列营销词语。ID.3最高降价3.7万元,限时价格12.69万元起,限量7000台,活动只截止7月底。
时隔一周,上汽大众又推文表示,“7000台即将售罄,速抢!”并提到,首周末订单破千,最高单日订单742,环比增长了508%。
一汽大众也在同一时间段,以成立70周年为由,推出了ID家族的优惠活动,ID.4 CROZZ车型15.59万元起,ID.6 CROZZ车型19.59万元起,基础置换至高7000元。
而到了今年9月份,上汽大众再次宣布降价。
一汽大众紧随其后,ID.4 CROZZ限时优惠4.35万元,ID.6 CROZZ全系限时优惠4.5万元,原本售价区间为25.89万-33.69万元,直接降到21.39万-29.19万元。
当然,更多对大众新能源有意向的消费者,还是被这“拍皮球”式的降价策略刺激到,抓紧下单。
上汽大众降价后的ID.3车型,在6月销量仅为1819辆,到了7月订单量破万,最高单日订单达到了950辆,环比增长689%。此外,上汽大众还提到,ID.家族7月、8月连续终端交付量超过1万辆。
9月的降价策略推出后,销售们更忙碌了,“咨询量明显比以往翻倍了,很多客户的消息我都回复不过来。”
陕西西安一汽大众的销售告诉「市界」,他所在的4S店,相比于以往一个月才卖几台,降价后店内平均每天能卖出1-2台。
他表示,目前店内的热销款是售价最低的ID.4 CROZZ纯享限量版,以往需要20万元以上的价格才能拿下的车,如今落地只需要15万元。“如果选择分期付款,价格还能再低。”
大众在中国市场干得热火朝天,声音很快传到了七千公里之外的德国。
当德国人知道大众在中国疯狂降价时,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德国人购买ID.3要花费4万欧元,而中国人只需要支付1.6万欧元。似乎看上去是大众在拿着德国市场的高售价,来补贴中国市场。”
这事儿搁谁身上,谁都不会乐意的。有愤愤不平的德国网友说,大众认为德国人有多愚蠢?并呼吁“德国人应该停止购买大众汽车”。
据大众的德国官网显示,目前,ID.3最低售价为39995欧元,约合人民币31.17万元。而国内ID.3的官方指导价最低为12.59万元起。也就是说,德国消费者的购车成本,要比中国消费者多了近2.5倍。
针对德国ID系列与国内的价格差异,大众方面站出来解释过,主要是由于中国市场的生产成本优势、能源成本较低、供应链更短、市场竞争更激烈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该发言人还表示,ID.3在中国和欧洲的配置和性能也有所不同,不能直接进行比较。
被逼急了
南北大众都是大众汽车的合资公司,但两家企业各自为战,ID同系列的销售也略有差别。
2020年11月,大众集团在华引入了ID.4和ID.6系列,由南北大众同步投产、销售。其中,上汽大众负责ID.4 X和ID.6 X,一汽大众负责ID.4 CROZZ、ID.6 CROZZ和即将上市的ID.7 VIZZION,紧凑型跨界车ID.3则由上汽大众独家生产。
南北大众对ID系列的命名方式有所不同,但ID家族都是诞生于大众集团旗下MEB模块化电驱平台,内饰方面并无太大差别。外观上,一汽大众的ID车型偏德系,上汽大众则在原版上进行了改动,更中国化。
在生产方面,一汽大众广州佛山MEB工厂负责生产ID系列,年产能预计超过60万辆,预计2024年,生产能力将达到77万辆,其中MEB平台的年产能为15万辆。上汽大众则将ID系列放在了投资170亿元的安亭MEB工厂,规划年产能为30万辆。
如果说朗逸、桑塔纳等燃油车型代表大众辉煌的过去,那么纯电ID系列则是大众集团最为期待的未来。
大众不惜砸下重金,在国内开展电气化之路,ID系列是首款基于MEB的电动汽车系列,但产能却跟不上销量预期。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认为,南北大众产能设计高,销量远未达到设计目标。
上汽大众的安亭一号厂永久关停后,包括MEB智能工厂在内的其他工厂也遭遇了一波挣扎。上汽大众的员工透露,MEB工厂,劳务工已经裁撤了一轮。“人员调整是受产量影响。”而产量与销量挂钩,销量上不去,产量自然也不行。
工厂关停、产能缩水,上汽大众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生产交付能力有了保障后,需求端的增长却没能跟上。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1-8月,ID.3累计销量29028辆,ID.4(含南北大众)为33317辆,ID.6(含南北大众)为11929辆。这还是今年3月以后,一系列降价措施刺激得来的数据。
这让大众有些失望,毕竟公司对ID家族系列一直抱有很大的销量期望。在ID.4 X上市之初,上汽大众定了理想的销量目标——年销量为5-6万辆,每个月ID.4 X需要卖出去5000辆。
然而,MEB工厂生产的ID系列在中国市场有些水土不服,迟迟撬不开消费者的心门。
从一些车主的反馈看,ID系列“爱死机”的故障一直存在,虽然底盘、操控性延续了大众一贯的优势,但车机系统的小毛病就没断过。被国产自主品牌的电动汽车喂到口味刁钻的中国消费者,不得不质疑大众能否造好新能源汽车。
看着越来越不理想的销量,大众在新能源转型上面临着巨大压力,降价成为了不得已的举措。
对于大众在中国激进的降价行为,艾瑞咨询CEO张毅对「市界」表示,“车卖不动对厂商造成积压,对企业的现金流压力是非常大的。而在这种市场竞争环境中,不去降价促销,毫无疑问会被对手赶超,市占率被抢走。”
在他看来,国内10万-20万元的价格带是主流区域,这个价位的电车都被网约车主导了,而大众ID系列的定价没有优势,只能面对这种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
张翔也说,大众集团转型压力很大,“在国内生产300多万辆的燃油车,产生了大量的负积分,新能源产品销量不佳的话,无法用正积分抵消,企业可能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南北大众在新能源方面还没有明显的长板,但毕竟大众集团家大业大,庞大的体量给了它打价格战的底气。
“相对于新势力品牌,上汽大众最大的优势就是现金流。”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大众品牌营销事业执行总监傅强表示。
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上汽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68.93亿元,同比涨246.54%。
同样,在成本管控能力方面,大众集团也有优势。大众汽车集团前CEO赫伯特·迪斯曾接受外媒采访时透露,基于MEB平台的大众ID3车型,在生产成本上比e-Golf车型降低4成左右。这一点,在大众高层看来,可以让大众ID.3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吐槽不断
「市界」在咨询了不同地区大众汽车的4S店后发现,每个地区,经销商的报价也有很多不同。重庆某地的上汽大众销售表示,23款ID.3 纯净智享版指导价是16.2888万元,但分期的话,裸车价格在11.7万元。
在ID.3车友群中,关于购买ID.3的讨论热度一直居高不下。一位南京车友提到,自己9月初,交了2000元的定价,包括其他的一些选配配置,落地价格13.8万元。
有一位山东的车友提到,该地区的ID.3比其他地方还要再便宜5000元-1万元。自己9月初以10.3万元的裸车价格买了ID.3,4S店附赠了贴膜、脚垫、行车记录仪等产品。
业内人士表示,终端价格体系的打乱,是因为ID系列上市初期,在产品营销上,为了便于进入中国市场,依赖此前的经销商网络迅速铺开市场,这也导致了后期ID系列车型的价格失控,各地优惠都不相同。
但大众的领导们暂时还顾不上这些,现在卖车才是第一要务。“上汽大众这么大的体量,不参与价格战是不可能的事情。”俞经民表示,为了快速应对市场挑战、达成战略目标,保持体系战斗力,短期哪怕牺牲一点利益是必要的。
但这种以价换量的行为是否可持续?
「市界」在走访中发现,虽然大众的订单量上去了,但后续产能有点没跟上。一位山东车主表示,购车都两周了,系统还在显示配车中,等待时间较长。
也有南京车主吐槽,等车十多天了,感觉还要继续等一个多月。“大众一年卖这么多车,生产速度太慢了。销售曾承诺一个月之内肯定能提车,现在都11天了,车还没开始生产呢。”
对此,大众中国CEO孟侠表示,目前,确实存在着供不应求的情况,大众正在不断提升产能,“但也需要作出平衡,所以出现了提车等待的情况。”
大众既想要销量,也想要利润的心表现得太明显了。“提升销售回报率和提升电动车销量这两个目标并不冲突,我们必须兼顾。”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CEO施文韬表示。在他看来,通过控制成本,让电动车和燃油车同样挣钱,是可能实现的。
但这个想法在目前的中国市场想要实现,还是有些难度。
在新能源时代,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要求变高了,审美更加挑剔,唯合资车首选的时代已经过去,即便大众品牌口碑好,已不再是中国消费者购车的首选。
ID家族在中国市场,遭遇到了比亚迪、广汽埃安、“蔚小理”等对手的冲击。即便大众ID系列降价后,价格带直接拉低到了10万-20万元,与比亚迪的海豚、广汽埃安、零跑等车型站在了同一跑道上,但销量距离这些对手还有差距。
2023年前8个月,海豚销量达到了19.7万辆,平均月销量为2.5万辆;零跑汽车累计销量为7.3万辆,平均月销量9128辆,其中,中型SUV 零跑C11车系,8月单月交付超1万辆;广汽埃安则成为今年新能源销量“黑马”,连续6个月销量突破4万辆,纯电版紧凑型车S系列,更是占据A级纯电轿车销量榜首。
对比来看,前8个月,大众ID家族旗下5款车型,月均销量仅为9284辆。难道大众ID系列再怎么降价,也卖不过相同级别的国产品牌吗?
对大众而言,降价并非提升竞争力的唯一方式。张毅认为,降价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促销手段,应该从另一个角度,产品力方面布局。
一位汽车行业人士向「市界」预测,目前新能源系列的主流方向是混动类型的车。他判断,包括南北大众降价,主要目的是降库存,为之后混动车型的推出提供资金和腾出更多的精力。
大众中国CEO孟侠也透露,大众将在插电混动领域发力,进一步优化插电混动和纯电车型的阵容。
业内普遍认为,当燃油车的整个盘子都在萎缩,大众很难在此获得太多增量。限时降价是妥协之后的策略,也是为了接下来的进攻做好准备。
来源:AI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