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者问了很多电商问题,比如不公布的双十一数据,比如马云卖了自家几十亿市值的股票,比如李佳琦远不如往年的数据,再比如,问我怎么看待直播,以及头部直播…….
这些话题,有两个维度,一个叫做技术的维度,另一个叫做非技术的维度。
站在技术的维度,读者应该知道我的立场,我认同技术演进的方向是效率。
我是淘宝的第一批用户,因为淘宝之前,我就是ebay的用户,外网上ebay的用户。
也就是说,国内没啥人通过网络购物的那个年代,我是通过ebay从海外购物的。
再然后,ebay进来了,联合成立eBay易趣,但是因为没做好,才被后来居上的淘宝取代。
那个年代的淘宝,在用户眼里,比后来黄峥搞那玩意儿还那啥。
我06年的时候给我老婆在淘宝上买东西,她嫌弃得不得了,觉得那就是跳蚤市场。
我那个年代通过淘宝找到一家实体店,配眼镜的,当时人家刚创业,线下只有一家店,在一个高校后校门的破巷子民房里,我在网上下单,去店里验光配镜,我老婆陪我开车开了一个小时才找到,她觉得那地方简直是无法形容。前店后铺,如今的大老板,当年的创业者从仓库里的睡袋中爬出来,亲自给我这个最早期的客户验光。
很多年后,那家店做到全国联锁,到处都是。我不知道如今他们的董事长,当年的小老板兼唯一员工,是否还记得我太太嫌弃的目光。
有些话怎么说呢,第二批用户也许是贪图便宜,第三批用户也许是贪图性价比,但第一批用户,往往真的是因为信仰。
他信那个模式。
我作为国内电商的第一批用户,是在一个根本没有电商氛围的环境里,反复跟周围人讲,电商好。
当然,我那么早期看重电商,自己从来没有加入过。
我看好这个行业的原因和很多人不一样,很多人反对的理由,恰恰是我认同的地方。
十多年前我就关于这个话题和身边的同事激烈地争论过。
他们觉得,电商崛起,头部品牌崛起,伴随搜索排名,最后一定是赢家通吃,几家大的品牌,搜索排序前三的品牌会占据全国的这个品类的市场,而昔日女装街上一家家店铺的景象就会消失。
他们认为这是最大的问题,而我当年和别人辩得面红耳赤的地方,恰恰是这里。
我认为这就是对的,因为技术本来就是这么演进的。
技术的本质就是让大多数人无事可做,否则要技术干什么?
当年辩论这番话的时候,我在一家芯片公司做架构师,09年的样子。
我当时做的事情就是改组公司的软件架构,降低对系统工程师,对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的要求,把平台软件变得像插件一样。对上可以随意插拔应用,对下可以随意适配芯片。
对下只要配寄存器就可以了,对上只要改改应用逻辑就可以了,从而大幅度降低对软件码农的经验与技能要求。
公司里有些软件元老破口大骂,说我这是在自掘坟墓。
他们说,你身为一个做软件的,都不想想,把软件做成这样,那以后你自己的饭碗又在哪里?
商鞅被自己定的法给车裂了,你早晚会被自己创造的架构给裁掉。
于是我激动的说出了那句话,我说技术演进的方向本来就是让人无事可做,这个人,当然包括我。
很多年过去,今天你让我回忆彼时彼刻,我依然觉得自己没有错。
一个人不想被干掉,最好的方式就是先干掉自己。
我做码农的时候每天琢磨怎么才能让码农无事可做;等我做了管理层,每天琢磨怎么才能扁平化管理不让中间商赚差价;后来我做了资方,依然在琢磨怎么才能让让资本升值的过程尽量摆脱对人的依赖性。
磨刀霍霍,刀锋始终对着自己。俗称砍人先砍己。
正如同一枚鸡蛋从外面打破是一滩水,从里面打破是新生命。
如果你也认同这些,那么后来你看到的一切种种,都是技术演进的必然。
电商的成本明显要比实体低,你逛来逛去,货比三家不就是为了性价比么?人家大数据直接给到你头部的前三名供应商。
至于第四家后面是否被淘汰,这是下一个话题,我们单纯看效率,没毛病呀。
那么同样,直播的本质是什么?
就是电商的进阶版。
李佳琦的所谓最低价是怎么来的?议价权得来的。
当他拥有了足够多的客户,他就是可以要求商家的利润薄到无可再薄。
这个逻辑和电商平台赚钱是一回事。
电商平台就是让商家没有钱可以赚,然后自己作为议价权最大的那一方,自己当然有利润,同时客户可以拿到相对于实体时代的性价比。
直播实际上就是进阶后的电商平台。
很多年前,钱是被多个商家一起赚走的,后来为了效率为了性价比,钱是被电商平台赚走的,再后来,为了进一步的效率,钱就只被几个头部主播,类似于李佳琦赚走了。
这就是技术天然的演进方向,这个方向下,效率是最高的。
技术的维度谈完了,我们来谈谈非技术的维度。
如果我今天仍然是一个架构师,仍然是一个做技术的,这篇文章就只有上半部分,但我今天不是了。所以这个问题还有下半篇。
把金融问题考虑进来,这个问题就复杂了。
我年轻时那会儿,三驾马车里面出口与投资是主体,也就是说其实只需要考虑效率就足够了。
效率足够高,我们的商品性价比足够高,竞争力足够强,出口就足够好,回头继续加杠杆,好上加好,繁花似锦,烈火烹油。
但是从当下来看,很长一段时间内,重点是消费。
消费有个问题,它依赖就业。
而就业又依赖那些企业。
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如果追求性价比,那么赚钱的人越少越好,李佳琦一个人其实都嫌多。最好连他也省了,直接一个电子李佳琦,谁都别赚,这样效率最高。
但是这样咋就业呢?
这样就业的压力,就都传导到体制内那边去了。可是我们知道,8成的就业,指望民企。
你指望都考编上岸是不现实的,现在考编比考清北都难。
可是就不了业,拿啥消费?
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杠杆在高位。
你想花未来的钱也得能借。
同样,企业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也在高位。
哪怕企业说我不挣钱,纯粹交个朋友,我借钱招人,问题是,他也已经借无可借。
你现在明白这个路径了?
站在效率的角度,企业赚钱效率最低,企业不赚钱,平台赚钱,效率提升了,平台也不赚钱,李佳琦赚钱,效率进一步提升。
这个游戏说直白点,马云作为电商的初级形态,抢的是实体店的蛋糕,而直播带货,作为电商的高级形态 ,抢的是传统电商的蛋糕。
君不见,昔日BAT,B早就跌落到不是一个数量级了,而字节系,正在全面超越,正在成为新的带头大哥。
字节系就是搞直播电商的。
马云都被直播电商挤兑的卖自家股票了,当然我们不要误解,马云的家族办公室澄清过这件事,这是他们的远期计划,就是最终要卖这么多股票,并不是很多网友理解的立刻,一次性。
但是,这仍然体现出在技术演进的过程中,技术正在干掉技术。
电信移动抢广电的市场,视频抢文字的市场,短视频抢长视频的市场,直播电商抢传统电商的市场。这是规律。
技术的世界从来如此,只闻新人笑,不见旧人哭,别说马云老师这个电商鼻祖不好使,哪怕拥有闪电五连鞭的马保国老师也不好使。
可是现在,电商高级形态,直播带货的一哥,李佳琦也不赚钱了,或者说李佳琦的销售数据也在大幅度放缓。
其实早在李佳琦赚钱的数据放缓之前,传统电商平台的销售数据前几年已经大幅度放缓。
双十一当天的销售额,最近这几年一直是下跌的。
也就是说,随着技术演进,大家的利润都在变薄,这件事已经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没法不解决了。
前段时间,大家把矛头指向李佳琦这个人的时候,其实指错了。
这不是他有什么问题,而是效率太高了。利润薄不是李佳琦导致的,而是技术形态演进的结果。
效率高到那个阶段,没有李佳琦,也会有王佳琦。
可是你指望把效率降下来,那也是不现实的。
我们20年前什么最赚钱?房地产最赚钱。10年前什么最赚钱?互联网最赚钱。
说到底,问地要钱的模式必然被问数据要钱的模式取代,DT时代必然取代IT时代,D,data,数据。
你只能说怎么应对数据时代,而不可能说往回走,走到什么?走回卖地还是走回种地?
火车发明之后,无论人类遇到任何问题,你都不可能指望回到马车时代。
你只能思考说在有火车的情况下,怎么去解决问题。
换句话说,我们要思考的并不是如何从李佳琦回退到昔日第一代电商的模式,甚至回退到女装街的模式。
而是要思考,在这样一个数据时代,到底怎么让企业赚到钱?
我们已经进入DT时代了,我们已经进入数据时代了,就如同我们多年前就已经进入过IT时代一样。
回不去了。
怎么让企业在这种有排序竞价,有头部效应的激烈竞争模式下赚到钱?
这才是当下的核心问题。
只有企业赚到钱,它才会去雇佣大学生,那些人,才能学以致用,而不是研究生毕业后去送快递。
而这需要一整套组合拳,而这套拳怎么打,怎么个步骤,怎么个拳法,它所依赖的大背景。
来源:记忆承载3 微信号:wodqb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