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一个梦幻无比的理财故事

泡美国的理财论坛,看到一个梦幻无比的理财故事。

堪比童话。

有个美国小哥发贴说,很感谢自己的爷爷奶奶呀。

爷爷奶奶在自己出生当天,买了一些微软股票送给作为孙子的他。

那时候是1995年,微软股价3美元。

结果成了他源源不断的宝藏:

1)他上大学时卖了一部分,用来付学费;

2)现在他结婚了,不想和妻子再继续租房住,就把剩下的大部分也卖了。刚好付了一套好房子首付。

3)留了一点点作纪念,他打算传给下一代。

小哥算了算——

这一笔27年前的“生日股票”,到卖掉为止收益率是11093%

赚了110倍。

小哥准备在搬进新房那天办一个暖房派对,当面告诉爷爷奶奶——

他俩给了自己多大的恩赐。

“I can tell them myself how much of a gift they gave me all those years ago”

网友很感动,纷纷祝福。

不少人也讲了自己的童话故事。

有人20多年前买了100股霍尼韦尔送给干女儿,本来只是一个象征性礼物。

结果这股票2021年暴涨,一下就够房子首付了。

有人说自己28年前给儿子买了1000美元的苹果、1000美元迪士尼,现在账户里有6万美元了。

…等等。

又有人说:很受鼓舞,我现在也是这么干的。

希望18年后自己也能见证奇迹。

haha

这些理财故事,是不是美好得不真实?

太爽文了。

其实吧!即便美国长期牛市,这样的故事也不常见的。

所以这事在美国网友那里,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有人就“抬杠”说——

通用电气也是当年的当红炸子鸡,相当于如日中天的微软。

1995年以来,股价只涨了一丢丢。

分享喜悦的帖主小哥表示同意——

你们说得很有道理。

将来我有了孩子,我给他们买的礼物应该会是指数基金,而非单个股票。

这样就安全多了。

美国人民真的很爱指数基金。

毕竟美国的指数在这几十年里,没让他们失望过…

看了这个帖子,很羡慕。

我也发散地,天马行空地想了想。

我有时总觉得——

鸡娃有必要么?

因为毫无疑问的是,未来普通人的暴富机会越来越少。

哪怕是特别努力的个人,被自己父母鸡了很多年,可能最后也就是普普通通的打工人。“打工人”非贬义

那是不是——

与其鸡娃,那不如做为妈妈的我,现在鸡我自己?

我为啥有这种奇怪脑洞?

也和今年见到的很多现象有关。

比如,我最近总讲一些美国人理财、日本人理财的例子。

很多读者好奇我咋挖掘出来的?

不止美国日本。

如果你想看,我还可以讲西班牙人、墨西哥人、法国人、德国人、泰国人、韩国人…blabla

全世界人民的理财故事。

因为我用了一个AI翻译插件。

译的非常有“生命力”。接地气,我一下子就能看懂很多本地人的意思。

看这些帖子,不需要我雇一位翻译。也不需要我费力领悟,速度也超级快。

比以前的机器翻译,已经遥遥领先了。

一眼看懂,深入语境的看懂。

这就是AI的革命…太牛X了。

我自己深深觉得——

国内90%的笔译岗位,或许会受重创,甚至失业。

不仅如此,很多领域已经出现了深刻的ai变化。

未来会是一个AI的时代。

很多东西都会被机器替代,何必拼命去鸡呢。

又或者,从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来讲——

娃娃将来长大后,“靠打工暴富”的机会,很可能比我们这个时代少。

离我娃长大成年,至少还有20年的时光。

这个过程中,为啥我不早做筹备呢?

让复利发挥作用呀。

我现在不断买入收息股、和ETF,也是有这种心思在。

鸡好了自己,留下一笔“不断复利”的资产给娃。

或许比娃娃将来靠自己努力赚钱,更要轻松?

美国小哥这个帖子,又冥冥中描绘了我的心意。

当然。

鸡自己,也不止是留一笔钱。

鸡自己的过程中,这种耳濡目染,本身也是一种家庭教育?

帖主小哥就说,他家从爷爷奶奶开始,就很有精打细算、擅于规划的家族传统。

积极地投资、过节俭的生活。

这让他一路都走得很顺。

他和妻子现在也在积极地攒钱、理财、投资。

现在他也打算给孩子留一笔“出生礼物”,当然,可能是选指数基金了。

这种思维和习惯上的传承,也是一种价值。

ps.

我的育儿经验并不丰富,很多看法不一定正确。

所以我说啥,大家可以批判。

人的想法是会变的,或许我以后也会变呢?

我很多同学和朋友的娃,都已经上小学了。

她们说——

你不鸡娃,是因为娃还不够大,还没上学。“等孩子上学了,身边的人都在鸡,你也会忍不住的。”

毕竟人有同伴压力嘛。

“我的娃,怎么可以比别人的差?”

说不定我也变心意呢…

哈哈,写下这些胡思乱想,过几年再看。

来源:越女事务所 微信号:ynducai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