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阿里确认放弃量子计算研发:实验室裁撤,设备送浙大

截屏2023_11_27_16_34_54.png

阿里达摩院量子实验室,真的裁撤了!

实验室连带仪器设备,统统捐给浙大;实验室工作人员,去向暂时未提。

这就是达摩院对“裁撤量子实验室”传闻的正式回应。

官方确认出得很快。一切都源于近期市场有种传言:

由于预算及盈利等原因,阿里巴巴达摩院量子实验室或已解散,并裁减多名员工。共计裁减30余人,且该实验室许多成员已成功入职其他企业。

量子实验室前身可追溯到2013年,是达摩院在前沿技术的重要布局之一,今年暑期还挂出招人网页。因此,传言一出,引发了极大的关注。

而在刚刚,官方的回应,正式确认了量子实验室在达摩院的结束

正式确认裁撤

对于市场传言,达摩院具体是这样回应的:

 

为了进一步推动量子科技协同发展,达摩院联合浙江大学发展量子科技,达摩院将量子实验室及可移交的量子实验仪器设备捐赠予浙江大学,并向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开放。

 

也就是说,量子实验室,连同实验室内可移交的仪器、设备,达摩院统统捐给了浙江大学。

今后,不管是实验室还是设备,别家高校和科研机构都可使用(暂不知具体开放形式)——一切为了“进一步推动量子科技协同发展”。

不过,对于人员处置问题,达摩院并未进行回应。

但在早些时候的传闻中,该实验室许多成员,已经因为裁撤离开达摩院,入职其他企业了。

就在昨晚(11月26日),达摩院的官网上仍挂着“量子计算科学家”的招聘信息。

而等到今早量子位在其官网查询搜索时,相关的招聘页面已经没有了

昔日的实验室主页也已经清空。

确认裁撤的消息传出后,不少网友感慨万千,在网络评论区留下无尽叹息:

不少人也猜测,此举或许是因为量子计算研究太烧钱:

阿里巴巴量子计算十年成果

阿里巴巴在量子计算领域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

其后2015年,达摩院量子实验室的前身“量子计算实验室”正式成立,由阿里云和中国科学院共建。

实验室当时设定了一系列研究计划:

 

 

成立不久,2017年9月,实验室就挖来了一位业界顶级大牛,世界顶级量子计算科学家、密西根大学终身教授施尧耘

施尧耘1997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在普林斯顿大学取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是图灵奖得主姚期智的弟子。

博士毕业后,他前往密西根大学任教。

至于回国加入阿里的原因,施尧耘当时的回答是“这家公司要做的也正是我要做的:让量子计算落地”。

入职后,施尧耘担任阿里云量子技术首席科学家,主要工作就是组建并负责这个量子计算实验室。

而且这也是阿里巴巴对前沿技术的研发,投入最繁荣的时期。

2017年9月施尧耘入职,10月,阿里就成立了达摩院,宣布3年投资1000亿元投入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等基础科学研究。

于是,量子计算实验室划归达摩院门下,并作为其重点部署的前沿技术方向之一。

而后,接二连三有这个领域的前沿牛人加入量子实验室。

入职后的施尧耘,在西雅图搞了个实验室的第二办公地点,并且雷厉风行,火速在西雅图挖来了邓纯青担任量子实验室量子科学家、硬件团队负责人。

邓曾在量子计算公司D-Wave Systems担任高级科学家,领导新一代量子处理器的研发工作。

再然后,也就是前后脚的功夫,两次理论计算机最高奖哥德尔奖得主、匈牙利裔美国计算机科学家马里奥·塞格德(Mario Szegedy),也被挖来了。

2018年初,达摩院量子实验室研究团队基本组建完成。

那时候的施尧耘定下目标,五年时间内,实验室要建立量子计算的体系结构,挖掘量子计算机的潜力,要解决经典计算无法解决的一部分问题。

此后,量子实验室确实对外拿出了一些不俗的成果:

2018年5月,施尧耘团队宣布研发出当时世界最强大的量子电路模拟器“太章”,在世界上率先成功模拟了81(9×9)比特40层的作为基准的谷歌随机量子电路(之前达到这个层数的模拟器只能处理49比特)。

这一成果,超过了谷歌量子硬件当时可以实现的规模。

△ “太章”模拟的随机量子电路规模(黑线)与谷歌量子硬件可以实现的规模(红线) 比较

2019年9月,量子实验室宣布完成了第一个可控的量子比特的研发工作。

该比特的设计、制备和测量全部是自主完成。

2020年年初,太章2.0模拟了谷歌宣称实现“量子优越性”的量子电路。

年底,阿里对外发布阿里云量子开发平台(Alibaba Cloud Quantum Development Platform,ACQDP),并开源自研量子计算模拟器“太章2.0”及一系列量子应用案例。

等到2021年,实验室又进一步展开超导量子硬件项目的建设。

2022年3月,实验室成功设计制造出两比fluxoniu量子芯片,实现了单比特操控精度99.97%,两比特iSWAP门操控精度最高达99.72%,

操控精度,已达全球同类比特最高水平。

这款芯片在此类比特达全球最佳水平,是fluxonium优势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一步。

并且截至这时候,量子实验室还建成Lab-1、Lab-2两座硬件实验室。

整个行业速度放缓,但仍在前进

回顾2019-2022年,可以算是量子计算领域的一轮爆发期。

由谷歌宣布实现“量子优越性”开始,不仅研究成果频频登上N/S顶刊封面,可操控的量子比特数量不断刷新。连2022年的诺贝尔奖都颁给了量子纠缠。

进入2023年以来进展有所放缓

就连中科大潘建伟团队在上个月发布九章三号成果时,也强调了谨慎乐观:

 

目前的九章三号,还只是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单项冠军”。

 

不过也不全是“坏消息”,今年的量子计算更多进展出现在基础设施、工具链、实用化等方面

量子纠错是其中最突出的方向。

如英伟达发布了全球首个GPU加速量子计算系统DGX Quantum,将英伟达GPU链接到量子计算机,实现校准、控制、量子纠错和混合算法。

IBM也公布了新的“消除量子噪声”方法,在127量子比特的Eagle处理器实现超越经典计算机的性能。

根据The Quantum Insider数据,量子计算融资相比去年也有放缓迹象,2023年上半年相比2022年同期,从1200亿美元规模下降到500亿左右。

截至目前,2023年千万美元以上的融资事件,时间上主要分为两个波次:

1月-3月,以法国PASQAL完成1.08亿美元的B轮融资,英国Oxford lonics完成3600万美元的A轮融资为代表

6月-8月,以澳大利亚Silicon Quantum Computing完成5千万美元A轮融资,德国NVision Imaging Technologies完成3千万美元A轮融资为代表。

再具体到国内量子计算行业,除阿里之外,华为、百度、腾讯等大厂也都有所布局。

其中华为量子技术基础研究实验室,近年来比较神秘低调,在公布相关专利时才难得露面。

腾讯量子实验室,港中文大学张胜誉教授(也是姚期智院士高徒)带队,今年主要进展集中在量子化学模拟、材料设计和新药研发方向。

今年发布了高性能量子计算化学软件包TenCirChem,并在受控量子态制备和一般量子电路的优化方面取得了进展。

百度量子计算研究所,悉尼科技大学教授段润尧带队,今年的主要进展集中在金融科技、光量子和量子芯片领域。

今年推出了量子金融工具集QFinance,整合众多量子算法提供高效量子期权定价工具。还推出了光量子计算模拟器PQS,以及已完成一款2D含耦合器量子芯片的“流片验证”。

另外根据各招聘平台查询,百度和腾讯量子计算相关岗位均仍在招聘

所以种种迹象来看,阿里对达摩院量子计算的“战略撤退”,核心还是公司本身战略选择的原因

自阿里组织架构调整,蔡崇信和吴泳铭重返公司掌舵后,阿里作出了多项调整,其中在基础计算方面,撤回了“拆分阿里云独立”的决定,认为在新的计算革新周期,需要加大投入,确保云智的持续领先。

但另一方面,对量子计算也作出了“搁浅”决定,等待更好的时机再上车。

这一决定最后的大赢家,自然是浙江大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还获得了巨人的遗产。

来源: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