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北落师门
皇后在古代称之为“小君”,也就是说皇后在政治上拥有比皇帝这个“真君主”略逊一筹的权力。就如同皇帝在朝堂上说一不二,皇后在内廷处理事务皇帝也无权插手的。
也就是说,皇后想处罚一名皇帝心疼的贵妃,皇帝也不方便说三道四的。这就是皇后作为正妻应尽的职责。清朝时,皇后的权力比汉人王朝时更大。皇帝想翻谁的绿头牌,须经皇后许可;皇帝想去哪个妃嫔宫里就寝,须皇后手谕才行;皇帝和嫔妃睡觉,两个时辰完事后嫔妃必须搬离养心殿,只有皇后可以正大光明的陪皇帝一觉睡到天亮。
所以根本不存在什么打压问题。皇后要想压制一个嫔妃,什么手段使不出来?清朝皇后直接让你见都见不到皇帝。皇后无子无宠没关系,最重要的是娘家背景一定要过硬。汉景帝薄皇后不就是没了薄太后这个后台才被废的。
一般而言,就算废后,皇帝也会再娶头号贵族中的女子为后,保证皇室优良血统的纯正。而能竞争后位的高阶嫔妃也多是高门望族出身,本身家族背景强大。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就是为了防止出现诸子争位的情况发生。为了确保太子接班人的稳固,太子生母必定系出名门望族才能确保太子将来顺利登基。
唐高宗李治娶的就是五姓七望的太原王氏女为皇后。萧淑妃能对王皇后起到威胁,不仅是因为她漂亮得宠儿子聪颖,更重要的是她的家世。兰陵萧氏可是南朝皇族的后裔之一,那可是出过中宫皇后的(隋炀帝萧后)。
以咸丰皇帝的慈安皇后为例,她没有子嗣,但出身尊贵压过慈禧一头。即便咸丰朝时慈禧是大清唯一的贵妃,皇太子的生母,在她面前也照样要低人一等。慈安杀安德海,慈禧屁都不敢放一个。对于揭发安德海罪状的丁宝桢,她也没敢追究,还最后让他平平安安升迁到四川总督任上善终。
恭亲王奕忻是洋务运动的实际领袖,也是负责和洋人打交道的实际首席外交大臣。慈禧不喜欢这位小叔子,但慈安是恭亲王最大的政治盟友,慈禧奈何不了他,只能慈安死后才撤换恭亲王议政王的头衔。慈禧负责国家具体事务处理,但大政方针还是要东太后定夺,开国库取银子这种事,她说了不算,慈安说了算。你可见正妻对妾室的权威有多大。
说白了,夫妻才是平等的,妻者,“齐也”,妾只是附属品而已,就算是皇贵妃也要对皇后俯首帖耳。唐朝官员封母亲诰命夫人,都只能封嫡母,不能封生母。除非嫡母已死,但生母也不大可能受封。恭亲王之所以愿意在辛酉政变中站在太后派一边,原因之一就是两宫皇太后许诺他事成之后,追封他生母静皇贵妃为皇后,附庙享后代香火。
皇后一登上凤位,在起点上就已经站在了所有嫔妃的顶点上。何况古代废后成功率向来不高,无子无宠失位者尚不多见,更别说那些生有长子的皇后了。
所以后宫剧里,华妃斗皇后,如妃怼皇后那种撕逼压根不存在,都是不懂史实的网文写手胡诌出来的。真实的后宫并没有电视剧里描述的那么残忍,大部分后妃都安分守己过日子没人作死。再说你以为害人很容易啊?
“骨醉”,“人彘”这种惨绝人寰的事是因为极其罕见才广为流传的。而且吕武的宫斗严格意义上不是争宠,是血淋淋的政治斗争。吕后是为了巩固太子和吕家的权力,武曌那是在唐高宗默许下的李唐皇室和关陇贵族集团的斗争。唐高宗开始想利用萧淑妃的兰陵萧氏去打击王皇后的太原王氏,所以破例封了萧淑妃之子李素节为雍王。结果王皇后支持的李忠成为太子,萧淑妃争太子位失败,武曌才有机可乘成为高宗的政治盟友的。
真正你死我活的斗争那都在台下面,水深着呢。
补充:
1,皇后与妃嫔的差距之大,可以从她们母亲的册封上看出端倪。
唐朝规定,皇后之母为从一品封国夫人,比如武曌的母亲杨夫人受封荣国夫人。但正一品四夫人和正二品九嫔的母亲,只能封正四品郡君和从四品郡君。唐朝皇后和正一品四夫人的差距,可以理解为从一品到正四品的差距。
所以说上官婉儿在中宗朝只是正二品昭容的女官,但母亲却能破例封皇后母亲才能封赏的沛国夫人。如此殊荣,可见中宗和韦后有多看重她了。
2,我们知道,中国的封建历史,大方向是皇权不断走向集中。与之相反,皇后和皇太后的权力总体在走下坡路,尤其是宋明理学兴盛后的宋元明清。
先秦乃至秦汉,太后专政屡见不鲜。长乐宫未央宫甚至要皇太后独居一宫,掌一宫护卫队的兵符,简直就是和皇帝平起平坐。刘彻被窦太后压的死死的不是没有原因的。
自曹丕始,魏晋四百年来除西晋贾后和北魏冯太后以外,后权明显不如秦汉时那么强势。但这主要是因为乱世中皇帝要么是傀儡木偶,皇帝无权自然皇后无权;要么是英明神武的开国君王,皇后也不可能专权。
隋唐皇室因为融入了少数民族的血统和文化,女性社会地位偏高。开明的社会氛围使唐朝成为女性参政的高峰。因为皇帝握有权力,所以后妃政治斗争屡见不鲜。
但从北宋刘娥太后之后,直至慈禧老佛爷之前,基本上没什么能左右皇权的影响力女性政治家存在了。慈禧掌权也是时运使然。
3,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妻妾差距在明显缩小。
中国古代在孔夫子的文化影响下,一直遵循着鲜明的社会等级制度,妻妾的关系犹如主仆。秦汉时,皇后以下皆称夫人,宫女和姬妾之间的界线一直模糊不清,像赵飞燕姐妹就是从女奴一跃成为婕妤的。
南朝时的贵妃陈妙登,生下唯一的皇太子,被皇帝破格提拔后也只是礼仪等同皇太子妃。也就是说,即便陈妙登是贵妃,她将来也要给她儿媳妇行礼问安,只因为她是妾。
但是从明清开始,出现了两宫太后并立的情况,嫡母和生母都能封太后。妻妾的差距明显有了缩小,圣母皇太后甚至还能参政议事(慈禧)。虽然圣母皇太后还不能和母后皇太后相媲美,但至少在俸禄礼仪上实现了平等。在规范的后宫制度下,有清一代宫斗的惨烈程度更是相当低,远远低于汉唐。
至于为什么宫斗剧酷爱清朝,那是为了方便过审好吗?看看就好,当正儿八经的历史你就输了。
4,清朝嫔妃一般是不能抚养自己的亲生儿女,但皇后可以。
当然也不是绝对的,雍正的生母乌雅氏自己抚养了十四爷,但这种情况很少见。乌雅氏也是封了德嫔后生了第二个儿子才能抚养。有清规定嫔位以上才有资格抚养皇子。
《康熙王朝》第一集里,佟贵妃和孝庄吐槽自己孩子生下来就被抱走,这是史实。在皇帝皇后的眼里,嫔妃只是供皇帝娱乐消遣的高级陪睡和繁衍后代的生殖工具。孩子多半都是抚养在阿哥所的。
像同治皇帝,天生就不亲近自己的母亲慈禧,反而和慈安非常亲近,选了慈安中意的阿鲁特氏当皇后,而对慈禧中意的慧妃富察氏不理不睬。这除了两人性格大相径庭的原因外,重要的是皇后可以自由探望年幼的同治,而懿贵妃只能在重大节庆或生日去阿哥所看看自己的儿子。养子肯定是比生子亲。
5,宫斗往往是姐妹姑侄一起压龙床,绝不是宫斗剧里演的那种姐妹为同一个男人撕逼。就算撕逼,那也一定是政治斗争(夺后位),不是情爱斗争。
古代历史上的内廷争宠和今天现代剧里的正房斗小三完全两个概念。争宠是团战,不抱团争宠肯定被宠幸的概率小很多。薄姬不就是和赵子儿,管夫人联盟,所以最后一枪命中有了汉文帝的嘛。
君王的黑夜注定不属于你一个女人,他不睡你,也要睡别人好换换口味。既然今晚不找你,为什么不让皇帝去睡自己信得过的亲姐妹呢?当然争宠一定要找靠得住的姐妹,你会发现,除了甄嬛沈眉庄这种从小玩到大又一起进宫的铁闺蜜,基本上还是只有自己的亲人最靠得住。
汉景帝的王娡王儿驹姐妹,汉成帝的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北魏孝文帝的冯润冯清姐妹,还有唐高宗的武曌武顺姐妹,比比皆是。
冯清和冯润的姐妹撕逼就是典型的政治斗争,抢后位。因为皇后的位置本来就是留给冯家的(冯太后的影响),而孝文帝本来就喜欢冯润不喜欢冯清,姐妹有强硬的娘家背书自然就没有对外争宠的压力,把矛头对准自己人了。
关于武曌杀姐姐这件事,其实并没有确切的定论,是后世的影视剧为了彰显武曌的心狠手辣加上来的。真实的情况是,当时武昭仪还在和王萧争宠,但她怀小公主的时候没办法侍寝,就主动把她姐姐接进宫来做高宗的情人。武曌害死她外甥女贺兰氏是真,因为贺兰氏妄图取她而代之。但姐姐受宠是武曌默许甚至支持的,目的就是击垮王萧夺取后位。
来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