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宁:彩礼的事最近好像又热议了。
我组织组织信息,过一段中性客观地写个大篇聊聊。
毕竟彩礼问题,最值得关注的,其实是乡村地区。
比如啊,网传这张图的数据,大面上应该是准的,但真实的全景、个体的命运,不是宏观数字就能呈现的。
浅举俩例子:
按图里说的彩礼冠军浙江,也是乡村入赘婚姻最流行的省份之一。像萧山一些富裕农村,住着几百万别墅、家里有工厂产业、或者一堆门面房的丈母娘挑“上门女婿”挑的很沉稳,毕竟候选人很多。这种的彩礼不知道咋统计?
浙江人还有一个发明,“两头婚”,男的去女方家娶一次,女的再去男方家“娶”一次(我参加过一次,我和伴郎堵门,女方推门塞红包你懂吧?)。两边父母都配车配房,谁也不委屈谁。这种其实就是富裕的乡镇企业老板,都是独生子女的情况下的产物。这种的彩礼不知道咋统计?
再说图里排名靠后的四川,其实四川凉山等少数民族地区,彩礼更厉害。一些县里,从很多年前开始,彝族姑娘就事实形成了一套娶亲的“价格体系”。
那边经常会有一些选美比赛,村里的、乡镇的、县里的,比赛拿了名次会抬高“身价”。
还有,在成都上大学、有稳定的工作等等指标,也都会纳入统计。
我见过一位很漂亮的彝族姑娘,县选美比赛拿过冠军,成都上大学,返乡当了有编制的老师(当地传统认为女性最好的工作)。
她很轻松地和我说:以她的条件,娶她,可能至少得六十万。
我问她:你成都上学没谈个男朋友吗?
她说:一个汉族的谈了两年,毕业就分了。我们不可能的。娶我的彩礼,我弟弟娶媳妇也要用。
轻飘飘说一句“糟粕”的评语很容易,也显得很有理性的优越感。
但彩礼形成的背后,有长期的历史原因。
比如以上,一个是经济发达地区,一个是脱贫地区。但俩地方,你也没办法在彩礼问题上,去裁判出个什么“先进”和“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