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梅笙:其实电影《龙门客栈》还是有一些现实的影子的,于谦被冤杀后,其子于冕以罪人的身份被罚往龙门卫(今河北张家口)戍边。龙门二字就是从这里来的,于谦一生只有一个妻子即董珍(根据于谦老丈人的墓志铭,他有二子四女,长女董珍,次女董琼,三女董莹,四女董璁,于谦的小舅子董玙娶的是“三杨”的杨溥的曾孙女),董珍死后他便不再续娶,夫妻俩只有一儿一女,电影里的设计也是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但与现实不同的是,于谦出事时,两个孩子都已成年了,女儿也早已出嫁。虽然明代锦衣卫被黑成锅胡金铨绝对有一份大功,不过现实中于谦的女儿于琼英嫁的就是锦衣卫千户朱骥,他的儿子于冕娶的是锦衣卫副千户邵敏的女儿邵淑正,王世贞对于谦喜欢跟军户结亲家这件事挺不以为然的。但通过了解于谦家族里的人都干了什么倒是有利于具体了解锦衣卫是怎么回事。
朱骥能力很强,这大概是于谦能看上他当自己女婿的原因,于谦的事也牵连了朱骥,他当时被罚往大同威远卫戍边,在戍边期间,还跟来犯的蒙古人打了一架,带领军队与蒙古数千骑兵野战,“冲入贼阵斩贼首把秃王,大败贼众,斩首一百二级,生擒二十人,追至三山墩,连战又败之斩首七十二级。”说朱骥一马当先,冲入敌阵,当场砍下了对方的首领把秃王的脑袋,接着又带领将士斩首一百零二人,活抓二十人,然后继续追击,之后又杀了七十二人。
明宪宗即位后,赦免了于谦亲族的罪,朱骥官复原职,次年升任锦衣卫指挥佥事,这个指挥佥事是正四品的官,京卫指挥使司所辖,这个卫指挥使司在明代具体干的工作包括:屯田、验军、营操、巡捕、漕运、备御、出哨、入卫、戍守、军器等。他的职务就是协理禁中警卫部队。就是紫禁城警卫队的。成化四年,他又调往五城兵马司任职,五城兵马司管的是京城治安,负责京师巡捕盗贼,疏理街道沟渠及囚犯、火禁等事的衙门。朱骥在五城兵马司的重点就是整治京城治安,“缉捕盗贼”。成化十一年,朱骥升了指挥同知,即从三品,这里面还顺便有他当年被贬到大同时奋勇杀敌的功劳。而到了成化十四年,朱骥又升为指挥使(正三品),他的工作是“提督捕盗,兼管卫事。”继续负责治安工作,兼管卫指挥使司的工作。成化二十年,朱骥又升为都指挥同知(从二品),弘治三年,朱骥去世。作为一个锦衣卫朱骥基本在干嘛呢?他主管治安管了几十年,而且他深受明宪宗的信任。
而于谦的儿子于冕,他在龙门坚持干的一件事,就是一直上诉,说自家是冤枉的,要求平反,然后等堡宗一死,宪宗就把他调回京城了,于冕跟朱骥同为锦衣卫,但他们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即于冕就是典型的明代的受恩荫获得的锦衣卫衔,他这种属于寄禄,即带职但不管事领薪水的“带俸”。但到了成化四年,于冕表示自己不想当这个寄禄官了,想从武职转文职,于是明宪宗又给他搞恩荫,由卫副千户转成了兵部员外郎,这是有实权的官职,又任礼部郎中,成化十五年,升为南京太仆寺少卿,成化十九年,升应天府府尹,弘治元年,于冕致仕,他退休在家十几年,于冕当官大概属于无功也无过的那种,在他死之前,于冕又上书,要求把自己的文职又转回武职,也就是说他又想要之前不要的锦衣卫千户。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为什么他最终又想要这个曾经不要的职衔,那是因为在明代,这种恩荫得来的武职,是可以世袭的,比如朱骥死后,他的大儿子朱宸就袭了他的指挥同知,也就是说,明代的官员恩荫里的这种锦衣卫的头衔,是一种隐形的爵位世袭,也就是说,你一介平民挤破头的在底下考科举,而这些官员子弟不用考科举就可以世袭做官。于冕有六个女儿,没有儿子,于是他收养了一个儿子于允忠,在其死后,于允忠世袭了他的杭州卫副千户,不过看来于允忠倒不是干虚职的,嘉靖年间,他由于打倭寇有功,而升为杭州卫正千户。
而从于允忠开始,又可以看出,锦衣卫还有一个任务,在明中后期,即在沿海抗击倭寇,于允忠的儿子于一芳袭其父职正千户,嘉靖四十一年任广东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佥事,于一芳的长子于岳同样担护着抗击倭寇的职务,嘉靖三十四年九月,在浙江的陶宅之役中,于岳与倭寇博斗中牺牲。他死后被祭祀于杭州栖霞岭的褒忠祠内。他的弟弟于嵩也是负责抗倭的,其官至南澳副总兵,南澳卫是明代唯一的海岛卫所,是用于抗击倭寇所设。
最后说一个问题,像《龙门客栈》或是《绣春刀》里那种追杀戏码在明代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明代大臣或亲族的这种戍边,其实和有些人想的不大一样,他跟那种流放服苦役不是一回事,他们的人身自由不大受控制,差不多就相当于你原来在一个中心城市生活,然后把你贬到一个边境小城生活,你日常爱干嘛干嘛(杨慎被贬云南后过的就是这种日子,不仅被云南当地的士绅们捧在手心,而且有时还跑到别地旅游一下),更不用说锦衣卫提着刀在背后追杀了,锦衣卫你得有案子可审,倒是于谦的小舅子董玙因为包庇杀人犯亲戚被汪直抓了,确实打了个半死。其实古代的讼狱都差不多,你想像今天这样讲所谓的囚犯人权那确实是没有,不然写汉书的班固是怎么被整死在狱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