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夕:小米汽车各种价格试探,但我猜最终报价会低于20万(低配),如此才能把预期差打出来。
在定位上,先做高端,然后从上往下打;远比先做低端,再从下往上攻,要容易得多 —— 小米几年前开始造车的时候,应该采取的就是这个策略,所以对标保时捷。
高端车溢价,很大程度上源于车标 —— 说的直接点、车本身(差也差不到哪儿去)相对没那么重要,车标可以装逼才重要。
但大众对“小米”这个品牌的既往(手机)印象,更跟“性价比”相关、无法跟“高端”挂等号。
所以我之前一直说,小米做高端车,最好别再用“小米”品牌,而是启动一个新的子品牌 —— 就像比亚迪,也是之前“性价比”形象深入人心,从低端往上攻很难;所以才孵化了“王朝系列”,包括“仰望”等高端子品牌,而不是直接以“byd 汽车”冠名。
另一方面,小米也是运气不好。
新车发布年,正赶上新能源车出清之年。
在出清阶段,即使小米真的换了一个高端子品牌,想卖上高价也不容易。
买低价,走极致性价比的老路线,也许有机会;但我估计雷军不甘心,况且已经按照“从高到低”战略执行了,高端车如果降价太多、恐怕亏不起。
属实也降不动。
综上,
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是最重要的,所以被放在第一位 —— 雷军的“顺势而为”,这个“势”也更接近于“天时”。
很显然,当下不但没有“势”可以顺,而且逆势。
所以,雷总造车,很可能又要陷入当年在金山工作的境地:
勤奋+自律+痛苦+努力,但仅能维持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