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创板日报》独家报道,百度将为国行版 iPhone 16 等苹果产品、系统提供 AI 功能,预计采取 API 接口的方式计费。苹果也曾经找上阿里和另一家国产大模型公司洽谈。
百度也可能不是苹果唯一的合作对象,上周有媒体报道,包括 Google、OpenAI、Anthropic 在内的多家海外科技巨头,都与苹果进行了接触,谈判在 iPhone 上引入生成式 AI 技术。
不过《科创板日报》指出,海外 iPhone 将采用苹果自己的大模型。而中国大陆采用百度大模型的原因,可能是为了快速解决中国市场 AI 的合规问题。
而苹果 CEO 蒂姆 ·库克(Tim Cook)在上周的上海之旅中,提到了目前苹果的 AI 运用,并且再次确认将在今年公开更多关于苹果 AI 的消息。
苹果对生成式 AI 的暧昧态度
相比较微软、Google 等头部科技公司,至今未推出聊天机器人的苹果,在 AI 上的动作可以说是「慢人一步」。而从苹果正在与多家第三方科技公司讨论 AI 技术合作来看,苹果或许对开发生成式 AI 技术「兴趣一般」。
科技记者 Mark Gurman 报道,苹果会为了满足消费者,而在系统中提供一个 AI 聊天机器人,但这家企业自身可能对其「兴趣不大」。而通过与第三方合作,苹果还可以收取「高额」的费用。据悉,为了让 Google 搜索作为苹果设备的默认搜索引擎, Google 一年要花掉 180 亿美元。
Google 已经将 Gemini 技术提供给了三星,其在新手机 Galaxy S24 推出的 Galaxy AI 体现了 Google 的多项 AI 功能:对屏幕内容的快速智能搜索,或者对图片实现更智能的编辑效果,以及在实时通话中进行翻译等。
采用第三方技术的好处还有很多。与百度的合作可以让苹果的 AI 助手快速在中国开放使用。微软的 Copilot 在近日才向大陆的 Microsoft 365 企业用户开放了部分 Office 功能,大部分在线功能还无法使用。
并且通过采用第三方技术,苹果自身也不用承担过多道德和隐私责任,以及 AI 云端大模型高额的成本。
不过,在与 Google 的谈判传出之前,苹果工程师在网上发布了一篇论文,透露苹果正在开发的 AI 大语言模型 MM1 的一些细节。据悉,MM1 在设计和复杂程度上似乎与其他大语言模型例如 Gemini 类似。并且 MM1 也有为聊天机器人提供技术支持的可行性。
相关论文举例说明了 MM1 在识图、推理方面的能力:MM1 看到一张阳光斑驳的餐厅桌子,上面有着几个啤酒瓶和菜单的图片,被问及「人们要为桌上的啤酒支付多少费用」时,MM1 读出了菜单的价格并计算了啤酒的价格。
Mark Gurman 也报道称,苹果也一直在测试一个代号为 Ajax 的大模型,和一个叫 Apple GPT 的聊天机器人,不过知情人士表示,这些技术不如 Google 和其他竞争对手的工具。目前,还不清楚 MM1 和 Ajax、Apple GPT 的关系。
有消息指出,苹果自己的开发模型更青睐离线本地运行的方式。其前段时间收购的 AI 初创公司 Darwin AI,也正是以让 AI 系统更小、更快为核心技术。
但目前本地的生成式 AI 技术,很难承担比较繁重的图片和文字生成,这可能也是为何苹果想要选择和 AI 云端大模型比较成熟的第三方公司合作,率先推出功能比较完备的 AI 聊天机器人,即使这可能不是苹果的最终目标。
苹果不一样的 AI 策略
苹果在生成式 AI 上的「后发」,以及语音助手 Siri 一直以来让人失望的表现,很容易让人以为其对 AI 的忽视。但其实苹果一直在 AI 上偷偷发力,并在产品上推出了具体的功能。
库克在中国接受采访时就表示,AI 已经运用在了苹果产品的多个方面,例如 Apple Watch 的摔倒检测,以及 iPhone 的预测性文本输入功能。
iOS 9 上苹果引入的「Siri 建议」功能,实现根据场景提供 App 建议和日程、邮件的自动建议功能,其实就是苹果系统上非常早期的 AI 和机器学习功能。
除此之外,iOS 上的照片面孔识别、长按快速抠图、 Spotlight 文字搜图片等等不算「大」,但都非常实用的功能,都利用了 AI 技术来实现。
苹果对 AI 的态度实际上非常「保守」。据报道,苹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讨论如何看待 AI,也非常谨慎地处理 AI 学习和隐私的关系——这也可能是为何苹果更执着于本地运行 AI,不仅预期体验更好,而且也更加保护用户数据和隐私。即使在发布机器学习相关的系统功能,也避免使用「AI」等词汇。
也许对苹果来说,AI 更应该「润物无声」地逐渐嵌入产品之中,而并非如同聊天机器人般独立和集中体现智能学习技术。
但不管是出于市场竞争,抑或是消费者的呼声,苹果都需要快速在下一代系统中集成系统级的聊天机器人技术,恐怕无法再像 Vision Pro 般仔细打磨。因此,为了尽快推出可用的生成式 AI 功能,苹果只好与第三方合作。
直接将 M3 MacBook Air 称呼为「最好的消费者 AI 笔记本」,或许也体现了苹果对 AI 态度的一定转向,开始正视市场对自身在 AI 技术和产品上的呼应。今年的 WWDC 或许也将能看到更多苹果对 AI 的思考,说不定能改变其目前在 AI 领域「追随者」的姿态。
也许苹果生成式 AI 的发展脉络将会神似苹果自己的地图应用:最开始依靠 Google Map,后来用上自研,也许刚开始很糟糕,但会越来越好(而中国区一直是国内数据源)。
来源:爱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