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统戴老板:关于各个国家的产业补贴,这些年写文章攒了很多案例,正好前段时间做船舶工业的专题,翻到一个当年日本的奇葩案例——用白糖来补贴造船。这里给大家摘录和叙述一下:
1. 日本从1950年代开始发展造船业,但由于造船需要大量钢材,本土钢铁产业直到60年代才能提供廉价的船板,所以一开始日本造船竞争力不足,出口没优势。通产省官员很着急,就想办法来补贴。
2. 战后日本政府财政预算有限,于是就琢磨了个办法:当时日本因为缺乏外汇,食糖进口被严格限制,只要企业有食糖进口许可证,转手一倒卖就能赚钱。于是政府干脆直接给造船企业,发食糖进口证。
3. 通产省的官员工匠严谨,甚至搞出了一套“方程式”:按照能让出口船舶具备“价格竞争力”的目标来倒推,算出要补多少钱,然后再根据食糖进口倒卖的差价,算出给造船企业发多少食糖进口证,才能刚刚好。
4. 就用这种方式,光在1954-1955年期间,日本政府就补贴了100亿日元,直接把船舶出口价格拉低了20%到30%——这是相当大的幅度了,大幅促进了出口。也正是从50年代中期,日本造船开始迅速崛起。
5. 日本造船业到60年代,就登顶全球第一。在1967-1975年的全球海运超级景气周期中,占全球50%以上份额的日本赚得盆满钵满。所以日本对造船的补贴,不能说成功,只能说太成功了。
6. 这种补贴的本质,是让买白糖的老百姓来掏钱支持造船业,可谓是一对一帮扶了。这个案例很多日本产业史的书都写过,比如附图里的这本《日本经济奇迹的终结》,作者都留重人,是参与过产业政策制定的经济学家。有兴趣的可以翻一下。
7. 写这个案例的目的,是想阐述一个简单的道理:产业补贴这种事情,任何一个处在追赶期的国家,都必然会用——日本用过,韩国用过,德国、法国、美国在工业革命追赶英国的时候也统统用过;而英国现在搞大模型,政府也得拿出真金白银来扶持本国产业。
8. 产业补贴对于一个启动早期的产业,的确有帮助,但越到后面作用越小。比如,日本造船之所以能够占全球第一30年(直到被韩国超越),跟日本60~70年代整个国家工业的效率、成本优势、以及国民焚膏继晷的劲头儿密不可分。
9. 每个做到全球第一竞争力的产业,都不是只靠补贴就能搞定的。否则拥有铸币权的国家,才应该是所有工业门类都第一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