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报KOC:这两天转发了一位妇产科医生的两条微博,又让我想起一件事。
2月底老婆在省妇保生完老三的第二天,我去医院看她,见到面之后她流着眼泪着跟我说:为什么昨天夜里打完无痛针之后,就跟没打一样。我生老二时,无痛针打完,真的就没感觉了。我当时在诧异之余,凭常识判断给她初步解释了一下原因:因为私立医院打的是进口麻药,省妇保打的是国产麻药,而且还是集采的麻药,药效有差异,甚至很大的差异。如果没有对比,你可能觉得现在这个麻药效果已经很好了,或者去对比不打无痛针的生产,但是有过对比,你就知道了差距。这个差距,其实不是药品的差距,而是钱没花到位的差距。
劳动节去徽杭古道徒步返杭的路上,和两位朋友在车上聊天,其中一位朋友在医保单位工作就说到这个事,无限压低采购价格之后的药效下降的问题。
在我们这样的国家,社会分层难以被广泛认可,教育分层更不用想,分层医疗也不容易做到,即使做,也只能在小范围内实现。比如医疗这个事,任何省市最好的医院有最好的医疗资源,那里一般都有国际部,国际部就是患者全额负担医疗费用的部门,不需要报销,不能走报销,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做到适当的医疗分层,你想用什么药,你想请正高还是副高看诊都可以在国际部实现,前提就是全自己掏钱。而如果想走医保通道,就只能选择公平和平等的处理方式,在总体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向下砸平,惠及到更多的人,而不是让一分钱享受一分货的分层匹配医疗资源。
回到麻药的事情上来,药效是不够好,甚至是非常不好,但是反正大家也没有对比,无非就是对比用还是不用,它能够让更多的产妇用上这支药,实现近似无痛分娩,在整体意义上,远远比只能有一小部分人用上药效更高的麻药,肯定是更有利于社会治理。
富裕阶层甚至中产阶层的优势在于他们可以花钱购买很多更优质的服务和资源,但是他们的苦恼也同样在于他们无法花钱购买很多服务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