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终于结束了!一年一度 “高考总结大赛”,现在正式开始……
2024 年高考以约 1342 万人(教育部 6 月 1 日数据)报名的参考人数创历史新高,而本科录取名额预计仅 450 万左右,被称为史上最难高考年。中国哪个省高考最卷,不同人有不同看法:
结束了最后一场高考的考生正享受鲜花与拥抱。 图 / 视觉中国
有人会认为是近年高考人数 “突飞猛进”,清北录取率全国倒数的广东;也有人认为是保持 “最难考卷” 神话,普通学生绝不敢轻易试做这个省真题的江苏;还有山东、山西考生也纷纷 “请命”…… 其实全国高考大省们,各有各的难,无论哪里的人,都会觉得高考不易。
但实际上以高考 “卷” 的程度来看,“真神” 只有一个 —— 河南
高考前的壮行誓师大会,让所有高三学子气势轩昂。 图 / 视觉中国
截至今年高考前,河南媒体预计的考生人数为 136 万人(2023 年为 131 万人),断层领先第二名山东的 100 万人,是北京考生人数的 20 倍!即便除去对口招生、专升本、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等报名人数,河南参加普通高考的人数也是 “百万雄师”(总计 98.38 万)级别的。
河南考生高喊着 “我命由我不由天”,高分人数居全国前列;高考分数线则表示 “这可由不得你”:700 分别想清北、600 分挤不进郑州大学的故事,在这里比比皆是…… 每年的河南高考场外,除了家长的拥抱与祝贺,还有无数的复读班广告。
2024 高考报名人数,河南断层第一 且每年如此
河南高考无死角的卷,对河南学子来说到底有多难?
河南高考有多卷?
“衡水模式” 在这里只是洒洒水
2023 年,河南高考曾有两个数据冲上热搜:600 分及以上 26375 人,一本上线 149851 人。
这是什么概念呢?在 2023 年,河南 600 + 分数的考生数量几乎是同年北京高考生总数的一半;而河南一本上线的考生人数,基本相当于北京、上海、青海三个地区高考生的总和。
2024 河南高考现场,结束了最后一场考试的考生冲出考场
这个震撼高考界的数字,成为许多人对河南高考的 “喜报”—— 大写的恭喜。
然而,只有河南本地学子知道:这不中,有啥可恭喜哩……
因为,河南考生人太多了,它高分多但录取率低啊!今年全国参加高考的每 100 人,至少有 10 个是河南考生。根据去年数据预估,这 10 个河南考生里面能上一本的可能也就 1 到 2 个(没有分离对口招生、专升本与普通高考生源的情况下)。
有着全国前列的高分人群、全国倒数的一本录取率(2023 年河南高考一本录取率 16%),足以想象河南考生们的竞争压力有多大。看着硕大的恭喜二字,河南已毕业的学子那 600 分无缘郑大的阵痛又开始袭来;还在努力中的学生们面无表情,继续默默低头做卷子……
在河南,百万考生想要出头,只能卷出更高的成绩。
有一个关于河南高中生的段子流传至今(很有可能也是真人真事):各省名校生来参观河南高中,问到 “我们早上 7:00 已经开始早读,你们呢?”,河南学子回答 “已经开始第二节课了”。
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止河南学子的学习。 图 / 视觉中国
在这里,各个中学堪称 “全员黄冈,精神衡水”:
封闭管理,5 点半起床晨读跑操;早饭二十分钟时间内边读边吃;从早 6 点学到晚 10 点,上床倒头就睡,有的学生甚至会不脱衣服,只为了起床时能省几分钟。这一切,在天亮后再来一遍 —— 高上天际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是悬在河南学子头上的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河南,能考上大学的都可称为佼佼者。如果你在大学遇到一个河南人,请珍惜他,因为你不知道他是 “干掉” 多少同乡才能和你相见的:同一个大学寝室,河南室友分数高出你 100 分的情况比比皆是。
河南为高考辛劳的不只是学生,家长们也付出良多 感谢天下所有父母
正因为如此,在河南填志愿也是一场 “豪赌”。这里的第一志愿永远是报满的状态,一旦滑档,复读成为了最直接也是最多的选择。这也使得河南复读生数量遥遥领先:近几年,河南的复读生一直都占其高考总人数的三到四成。高四甚至高五卷高三,河南这个全国知名的 “复读者联盟”,是灭霸来了都会被灭的那种。
不可否认,河南考生的辛苦以及刻苦,让河南学子的学业能力在全国知名。以至于其在内部也 “卷” 出众多名校,且在各地区都有分布:
河南学子对待考试十分认真,高分人数在全国前列 图 / 视觉中国
在郑州市有郑州市第一中学、郑州外国语学校、河南省实验中学等名校,安阳市有安阳一中、林州市第一中学,南阳市的南阳市第一中学,周口市的郸城一高,开封市的开封高级中学, 信阳市的信阳高级中学…… 这些学校各据一方,教育资源雄厚,全河南省上清北的考生大多从他们中出来,全都 “可中了”。
生为河南高考生,可能真的很 “惨”,但他们对知识的不懈追求也让人肃然起敬。
河南学子学习刻苦,对未来的追求是支撑他们的不懈力量。 图 / 视觉
中国最喜欢考试的地方
鱼跃龙门,这次一定 “中”
河南人可能是中国最喜欢考试,也最会考试的人。
2024 年高考前,河南的高中直接在操场设置了捕鱼池,让学生抓鱼减压,寓意 “鱼跃龙门,一举高中”。河南人热衷于 “高中”,一方面是因为坚信考试能改变命运,更重要的另一方面,则要从这个古代华夏文化圈中心区域的历史谈起。
河南高校越来越多,郑州正加快高校园区的建设。 摄影 / 焦潇翔
这里的教育从古至今都享有高光。在历史上,河南与 “状元” 渊源很深,“状元” 在古代指科举考试的殿试第一名,而殿试始于洛阳,定型于开封。在中国 1300 年的科举历史中,河南科第人才辈出,考试文化积淀浓郁而厚重。
中国历史上状元 500 余人,按照现在的行政区划,河南这方土地上的状元便有近 50 人 —— 不仅有兄弟状元(唐代杨凭和杨凝,今三门峡人),还有父子状元(开封父子张去华与张师德,以及洛阳父子安德裕与安守亮)。
河南历史上文化名人众多,各有建树。 制图 / 九阳
在清末,中国封建科举制度行将就木之际,河南贡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八国联军烧毁了北京顺天贡院,1903 年开始的中国最后两次会试都在河南贡院进行,直到 1905 年科举制度在此终结。
除了科举历史,这个古代华夏文化圈中心,更是文化满溢,涓流潺潺 —— 古代闻名全国的四大书院,河南就占有两个,即应天书院和嵩阳书院;这里更是文化人辈出之地: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唐宋八大家” 之首韩愈、“画圣” 吴道子等历史文化名人都出生在如今河南境内。
嵩阳书院,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培养出无数河南文化人才。
河南人从来都爱考、会考,但如今高考的内卷,还有着本省优秀高校数量少的原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错过中科大,是所有河南人,特别是河南考生心中的痛,也使得如今河南唯一一所 “211” 郑州大学,完全不能满足百万级别的河南考生。
其实,昔日的河南靠着国内前列的高等学府河南大学在全国教育界也可以算是 “可兴(牛掰)了”。但上世纪 50 年代的高校院系调整改变了这一切 —— 河南大学的王牌学系,要么分到外省大学,要么在河南当地独立出去,形成了独立学院。河南高校的影响力至此开始下滑。
2023 年郑大在河南理科投档线普遍在 600 分上下。 图 / 视觉中国
不过也可以这么说:如今国内许多有名高校都有河南的影子。
而如今,河南本地正在努力改变高考 “卷” 的这一现状:据当地媒体报道,最近几年河南省内 “拼命” 建大学,高校数量不断上涨。教育部资料显示,在 2022 年 6 月到 2023 年 6 月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名单周期),全国共新增了 61 所普通高校,其中河南一年时间增加 12 所,新增数量最多。截至 2023 年 6 月,河南有 168 所普通高校,与江苏省并列全国第一。
河南高校越来越多,风格也 “兼容并包” 图 / 视觉中国
曾经有人说,每一个向往名校的河南学生,想要实现梦想就与离开家乡的车票画上等号。现在,我们也能相信河南学子的明天会更好,留下来建设家乡的宏愿会更加容易实现。
河南哪来这么多考生?
看农业大省的育人奇迹
有人说:“河南为全国送最多的麦,高考生背全国最大的锅”。
河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也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也使得其形成了现在的高考人数第一大省。
如今的河南,小麦产量在中国是绝对的 C 位。 摄影 / 焦潇翔
从古至今喂饱这么多人口,河南是怎么做到的?
河南全省地势西高东低,有洛阳、南阳这样的盆地,还有广袤的黄淮海平原,这些平原盆地占全省土地近六成,土壤肥沃、适宜耕种;中国人口最多的五大水系,河南流域有其四:“江、河、淮、海”,保证了农业的充足用水。
勤劳的河南人用全国十六分之一的耕地 种出全国粮食产量的十分之一
据 2022 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河南省粮食产量 6789.4 万吨,全国第 2 位;蔬菜产量 7845.3 万吨,也是全国第 2 位;水果产量 2542.03 万吨,全国第 3 位……
丰沃的土地资源,使得河南成为古代农业的起源地之一。三山环绕、四水东流,因农业与环境,这里逐渐成为中国的人口重心,也诞生了中国最古老的城市群。
河南境内,有名古都众多且巍然壮观 摄影 / 焦潇翔
河南古为豫州,是中原的核心区域,自古经济文化发达。史上 “八大古都”,河南有一半: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形成了国内罕见的 “首都城市圈”。
在发达的政治、经济条件下,河南得到了不小的人口红利,也让这里一直都很有文化自信 —— 无论是古代的司母戊鼎、开封铁塔、清明上河图,还是让当代年轻人最爱的河南卫视春晚……
河南古都遍布全省,是名副其实的 “首都城市圈”
产粮大省的名头,让这里丰富的食物养活了一亿人:胡辣汤、信阳热干面、河南烩面、浆面条、油馍、压缩馍…… 这些美食也成为学生们刻苦学习背后的 “加油站”。以至于考出去的学生,还是很想念 “这一口”。
街边小贩喊着:“压缩馍压缩馍,小孩吃了考大学”,这片沃土养活了一亿人,让知识改变命运的信条植入骨髓,也最终让河南成为高考最卷第一大省。
河南的美食,勾起无数考出去的学子思乡之情。 摄影 / 吴学文
但人生不像考题只有一个答案,无论全国哪个省的学子,只要站上考场都是令人骄傲的勇士!
祝愿即将迎来人生新阶段的你们,高考成功!
祝所有学子今年高中!
来源:地道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