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在这个时点,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贵州茅台

在这个时点,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贵州茅台

1.jpg

最近生活上虽然是诸多不顺,但居然想写几笔贵州茅台,看来必然是有点膨胀。

不啰嗦了,直入正文。我选取的基点是2012年开始,至今的12份年报,因为当年就是在2012年底爆出的塑化剂事件,对当季的财报是没有影响的,2012算是正常经营的一个财年,如果按惯例看10年的话是2013年作基数,可能会有偏差。实际的结论是,区别很小,阿茅太稳了。让我们看看过去的11年里,阿茅都干了些什么,并试着展望一下未来的阿茅会怎样。

1、这12份年报数据整理出来之后,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一个企业永续增长的威力,被我们所有人低估了,至少被我们这些平庸的人大大的低估了(其实茅台不是,也不可能达到永续增长)。这些年公司经营的关键数据,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净利润、经营现金流、现金分红、人均薪酬、甚至是给茅台集团的商标使用费,茅台都稳定的保持在15%-20%的复合增长率,并且在11年中,大幅偏离均值的财年屈指可数。

而资本市场对于这样的企业,真金白银交易出来的市场表现(后复权),是最高价接近15倍的涨幅,14倍的收益,现价接近10倍的涨幅,9倍的收益。现价对应的动态pe约23倍,如果从pe的角度来看估值,谈不上高,也不算低。

2.webp

茅台历史估值图表,数据来源:集思录

一个延伸的思考,对于一个确定性远超茅台,真正意义上接近永续增长的企业,长江电力,虽然增长率要低不少,但对于其估值我们是否需要重新审视?

2、这12年中,茅台的综合毛利率几乎没有变化,均值保持在91.7%,最大偏离值只有1.9%。拉低综合毛利率的主要因素是系列酒的逐渐放量,拉高综合毛利率的主要因素自然是茅台酒的提价(出厂价),以及直销比例的不断提升。

从无到有,系列酒(茅台以外的所有)截至2023年年报,已经做到了200亿,占营业收入的14%,如果以量计,则占到了43%的产量。从股东的角度来说,公司发展系列酒无可厚非,至少在过去的数年里,多少也是增厚股东权益的经营行为,系列酒也是有6成以上毛利的好生意,但是自己薅自己羊毛总是要适度,不然会被反噬。(对茅台品牌的影响,可能存在经销商压货等等)。

茅台的提价,也没什么可说的,作为快消品的一哥,跟随通胀和居民收入适度的提价,这是茅台的权利。而长期化的通胀,又是信用货币时代的必然,只是这个话题放在当下短期的通缩来看,多少有点不合时宜。说到这里,其实是一个分歧点,先不展开,后面说到未来的时候再聊。

而茅台的直销,不是茅台的铁粉,或者资深股东,可能对这个数据就很不敏感了。一样是从无到有,茅台的直销比例在2023年底,已经达到2成以上,近4年,更是保持50%的年均增速。财报里没有披露直销产品的价格,以飞天普茅为例,至少1169到1499之间这330元,上市公司也自己拿走了20%。一个不一定特别恰当的比方,就像是我对腾讯这几年,逐渐开始商业化微信一样,如果茅台自己逐渐吃掉出厂价和指导价甚至是市场价之间的差价,其实是公司核心竞争力下降的一个表现,当然,这个竞争力的下降,是相对曾经的自己。

3、茅台酒的产能,并不像很多人印象流当中的逐年放量,在过去的6年里,保持的节奏是每3年略微提高15%的产量,并保持2年。最近的一次是2021年,从5万吨提高到5.6万吨,并保持到2023年的5.7万吨,而对应的是放量的前一年,设计产能会得到约10%的提升。公司新一轮的产能扩张是十四五的技改建设项目,公告于2022年底,产能提升约2万吨/年,建设周期48个月,但截止目前施工进度应该是滞后于规划,原因不详。一年多了,厂房还没有盖好,肯定是有原因的。

5月6日中国酒业协会消息,茅台酒“十四五”技改项目、茅台3万吨酱香系列酒技改工程及其配套设施项目、中华6万吨勾兑车间等重点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目前,柑子坪片区剩余在建的2栋制曲厂房、14栋制酒厂房及其配套设施正在全力推进中,计划于今年内交付投产。

再回到当下,即便是按照酱香特殊的工艺,即期的产量大于销量。我们就按照当期的产量来量化一下,5.7万吨/年的茅台酒是一个什么概念?我帮大家按一按计算器,考虑到乙醇的密度,我们粗浅的按照1瓶500ml茅台0.46kg来计算,5.7万吨如果全部折合为飞天茅台,就是1.24亿瓶。全中国一共有34个省会/直辖市/自治区首府(含港澳台),还有600+个县地级市,一个省会的规模至少相当于5个以上普通的县地级市,加一起算800个。这样每个城市平均可以分到15.5万瓶,每周就是2978瓶,14亿人平均到800个城市,每个城市约175万人。我们假设把这5.7万吨/年的茅台酒全部喝掉,需要每万人每周喝掉17瓶。每万人中最富裕的10个人,即千一的比例,这个城市中最富裕的一千多人,如果每周可以有一次日常消费或者商务宴请,大概就可以消费掉这5.7万吨的茅台,如果达不到,那就会产生库存。

贫穷或者富裕都会限制我们的想象,我既认识每周日常就要喝掉数瓶的朋友,也认识喝了一辈子酒,最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喝一次百元以上白酒的老一辈,但我仍然无法给出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答案以及答案的逻辑。

4、阿茅之所以能成为全中国资本市场皇冠上的明珠,其完美的商业模式是其他公司无法企及的。极高并且可以长期维持的毛利率,占比越来越低的各项费用,极高并且逐年提升的单人产值,无负债(扣除财务公司负债),无应收款,无信用/资产减值,资本开支占比极小且良性,这些随便哪一条都是内卷的制造业口水三尺的。如今千万宠爱集于茅台一身,那些看不上阿茅的投资者,我只能说是投资还没有入门,对企业经营一无所知。这些经营层面的优势,历史上已经很多人罗列过数据,并详细的计算过,我就不重复劳动了。

如果一定要挑出来点毛病,也就是并表的子公司财务公司完全黑箱,大一千多亿的现金,每年只能贡献十几亿的收益。不过退一步说话,没有去乱投资,价值毁灭,应该就算没有越过小股东的底线了。公司的人均薪酬虽然也挺高,但在A股上市公司里不算突出,而且总量占比也算是比较低了,不是什么大毛病,这方面问题的重灾区是创新药企业。

5、过去的12年里,有3年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即2013-2015,这三年茅台酒的产量变化非常小,291/306/315,系列酒的产销量是倒退的,结果就是14/15两年的营收和净利润几乎是原地踏步。在较短的时间内,零售市场出现过市场价和出厂价的倒挂,但当时的市场环境,中短期的未来有没有可能再出现,我认为极难。

2014年的时候,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万元,月均1667元,不到当时破发的茅台2瓶的价格,10年后的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近4万元,月均是3267元,如果是按照破发的茅台,可以买3瓶,如果按照指导价1499也可以买2瓶还多些。从价格的角度来说,茅台的市场价并没有很高的下探空间,如果我们再考虑到基尼系数在这10年里的提升,茅台消费市场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更坚挺一些。10年前,我不太记得当时自己的月收入了,当时零售价出厂价倒挂,电商平台各种促销,我买了1箱五粮液,1箱1573,但没有买茅台,或许因为香型,或许因为价格,记不太清了。10年后的今天,如果还会有类似的情况,我可能就会买几箱茅台存着喝了。社会总是在不断进步的,至少过去几十年是,现在也还是。茅台不管是出厂价,还是指导价,只能说是跟随通胀在走,甚至提价的程度还弱于通胀。所以茅台的核心问题,并不在价,还是在量。

这3年里,虽然茅台酒的产量和营收原地踏步,但是存货占营收的比例到2015年的时候,提高到了这12年的最高值,55.2%。其中作为半成品(基酒?),在连续3年高增长之后,达到138亿的货值,作为参考,之后的7年,2022年,这个数据才超过2015年,达到158亿,而这个时候,茅台酒的产能已经比2015年提高了45%。3年的基酒存量,让公司2017年的销售得以爆发式增长50%,净利润也暴涨了62%,并在次年的2018年,也保持了营收/净利润,27%和30%的高增长,是过去12年里阿茅的高光时刻。

6、关于茅台的“社会库存”问题,这是近期非常多的文章或者自媒体视频刷屏的核心。首先社会库存这个概念,应该是一个中性的词汇,长期看,既不会因为所谓的金融属性成为贬义,也不会因为所谓的升值成为褒义。社会库存应该一分为二,居民库存和经销商库存,经销商库存中再分传统经销商库存和黄牛党库存。

关于居民库存,这部分库存的绝对值并不小,因为基数巨大。打个比方,假设我们按照100人存2瓶的增量,就是茅台超过一个季度的总产量。这部分库存也几乎不会流转到市场上成为增量的销售,最终的结果是在某一个开心的日子,回归快消品的本质,被喝掉。居民库存体量的弹性范围,相对于茅台的产量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大的缓冲区,居民收入提高到一定的程度,家里有人喝酒,尤其是长辈,存几瓶茅台,也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从这个角度来看,直销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公司正在走的路是对的,居民库存在绝对值比较低的当下,肯定属于培养良性的消费习惯(个人主观的经验,高度白酒存两年再喝,口感会更好)。

关于经销商库存,正常渠道的经销商,会受到经济活动低迷的影响,在市场价远高于指导价的情况下,还有很大的降价走量的空间,只是相对减少了经销商的利润空间。这几年,社会平均收益率在下降,茅台经销商降低一定程度的利润,也算是合情合理。正常渠道的供应商,虽然不在上市公司的体内,也是很重要的,商务渠道的推广,品牌形象的维护等诸多方面,在过去当下甚至未来,还是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即便在经营情况极度恶化的13/14年,也罕有茅台的渠道经销商主动退出,毕竟这棵摇钱树并不容易抱得到,资本是具有自发学习进化能力的。至于黄牛党的库存,我完全不关心,即便是短时间全部都推向市场,冲击零售市场价格,影响的也只是短期市场情绪而已。

从股东的角度来说来看,短期甚至中期零售市场价格的下跌,对公司有益无害。因为价格的降低,必然会刺激实际消费,提高开瓶率。以降低黄牛党大部分利润,或者经销商小部分利润为代价,换取社会库存的降低,为未来零售市场价格波动上行提供基础。

7、茅台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抛开细枝末节的果,核心的因,大概就是独一无二的消费认可度。所有人都知道茅台是最贵的白酒,所有人也都认可茅台是最贵的白酒,甚至也可以说所有人都认可茅台是最好的白酒,不管你买不买,也不管你喝不喝。而当身处快消品这个商业模式之中,这个核心竞争力就会被无限地放大。在过去的10年20年里,在居民可支配收入滞后于通货膨胀的阶段,在消费意愿滞后于居民收入的阶段,都是茅台独特的红利期。即便是在宏观经济减速、社零不振的当下,茅台依然有着相对于其他消费品更优越的经营环境。虽然茅台的终局,必然是一个失去成长(量失去成长),同步于通胀(价同步)的价值股,但达到这个终局需要多少年?我不知道答案。

8、茅台最大的风险是什么?年轻人喝不喝酒,乙醇致癌,高价白酒智商税之类的话题,不值得长篇大论,一笔略过了,任何一个商品,只需要面对和服务好他当下和潜在的消费群体,不需要面对全体国民。作为饮料制造业,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只要公司自己不弱智到瞎搞的程度,两个安全的方面不出问题,在资本泛滥的年代,竞争对手和后来者是没有什么机会的。

我认为茅台真正的风险并不来源于企业的经营,而在于我们身处的这个国家。虽然不管是理论上,还是过去几十年实际经历。在信用货币时代,全球所有央行都无法抑制发钞的冲动,货币竞争性贬值,导致长期的通货膨胀。未来有两个结果是难以接受的,一个是国家竞争力急剧下降,导致恶性通胀,另一个结果是国家竞争力缓慢下降,叠加人口问题,陷入长期的通缩,是的,案例就是隔壁小日子。这个话题完全没有办法展开说,我也不具备舌战群儒的能力和精力,不同的投资者有不同的认知和结论。如果出现这两种情况,国家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非常困难,茅台身处消费品行业也不例外,无法逆天改命,只能被动的接受这个结果。那时候茅台现有的估值体系会崩塌,一定会毁灭无数的财富。

///

我还是保持我之前的观点,如果只是零售市场的一点点波动,我不认为市场会给出一个让我无法拒绝的价格。因为茅台过往的光环,无数机构、大佬和散户的关注和研究,愿意接茅台飞刀的大有人在。或者像某些比较直白的朋友,问我多少钱的茅台我愿意重仓,我也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价格,倒不是因为我不愿意分享,而是因为估值本来就是主观的认知,市场交易又需要在主观的基础上再叠加一次主观对市场情绪的判断,这个范围就更大了,交易决策最好还是自己做,尤其是这种价格保护偏弱,潜在风险又比较大的标的。

码了这么多字,其实还是那句老话,资产就是这么个资产,我只是把财报里一些枯燥的数字,具象化的展现在大家面前,好或者不好,贵或者便宜,下注或者不下注,大家各自决定。

利益披露:作者未持有贵州茅台仓位,未来48小时内没有交易计划

来源:研精 覃思 致远 微信号:gh_a0477fabd12e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92057/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