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用钱铺出的人生路

用钱铺出的人生路

前段时间岳父生病,我回了趟长沙。陪护时也没啥事,和我连襟(大姐夫)聊天。

他们两口子做了十来年留学中介,主要服务那些初高中阶段就把家里孩子送出去读私校的有钱家庭。

我们其实很少聊彼此的工作,这次陪护都闲得无聊,又恰逢高考,话赶话说了很多,我才慢慢明白出国读书这里面的门道。

以英国为例,学费、吃饭、住宿、生活杂费全算下来,一年怎么着也得按照50万人民币准备。

我原以为,那些有钱家庭付出这么高成本把孩子送出去就是冲着欧美光环,有钱烧的。

这次被科普了一番才明白过来,有钱人只是有钱,又不是傻。

花了这么多钱,肯定有所图。

我现学现卖,唠唠这里面的门道!

这是今年的QS排名:

12.png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工薪家庭的高中生,大学霸,高考冲击清北也挺有信心,你觉得自己有可能去QS前20的学校里读本科吗?它们在你的想象范围内吗?

另一个出国读私立学校的孩子,以他的学习能力和成绩,放国内也就考个好点的211水平,他敢去冲QS前20的大学。甚至他们的父母当初找中介时就明确说了,我的孩子就要上这些大学。

为啥有些家长初中甚至高中就准备把孩子送出去读书?

因为经过中考分流,甚至都不用中考,他们就知道自己孩子是什么货色,在国内高考拿不到什么好结果(P.S. 京沪中考淘汰率大概50%)。

他们管高考独木桥叫“体制内”路线,管出国念私校叫“体制外”路线。

打个比方:

“体制内”路线放到世界,是河南级别。

“体制外”路线放到世界,是天津级别。

QS排名TOP10的大学,英国有4所,中国0所。

QS排名前100的大学,英国有17所,中国清北复交浙。

英国本地的牛津剑桥录取率为5%左右,清北的录取率我就不说了,985录取率不到3%,211录取率不到7%。

英国高考A-level高考也就80多万人,中国今年高考报名人数1350多万人。

我们的大学,只开了高考这一道门,撑死通过自主招生竞赛啥的给一些真正厉害的好苗子降低些门槛。

QS排名靠前的海外大学,大部分都留了好几道门:最大的门叫A-level(类似高考),此外还有预科,BTEC——后两者的难度都比A-level要低。

还是以英国为例,英国大学本科3年,硕士1年。

也就是说,同样花4年时间,中国本科文凭能换英国硕士文凭,QS排名还更高。

水硕名不虚传。

中国学习不好的,可以卷艺考,曲线入学,但起码还要有文化课的分数。

海外艺术类院校,干脆不靠文化课,主要卷个作品集——还允许外人帮忙。

更幽默的是,发布QS排名的机构,本身就是家商业机构而已。

我连襟就有前同事在QS中国办事处。这个排名啊,也颇多门道。

比如今年的排名居然把帝国理工排第2名,已经被留学圈群嘲了,太水了!3~8名没一个比它差的。

再比如考UCL伦敦大学学院的难度远低于新加坡国立,但二者QS排位就差1名。

中国越好的大学,学费越便宜。只要你考上,就不存在上不起的可能。

国外越好的大学,学费越贵。

以美国为例,居民部门第一大贷款是房贷,第二大贷款就是助学贷(规模1.8万亿美元)——很多美国大学生一毕业,负债金额就足够在二线城市买套改善房了。

教育是阶级的军火,而当教育高度产业化以后,想打“阶级跨越”这场仗,只能融资买枪。

QS排名就像发光的金字塔尖,这一切正是留学产业链的背面,大家花每年几十万的成本,买了是这套共识体系的结果。

不平等有很多种,收入不平等,财富不平等,但最残酷的当属机会不平等。

很多人对高考颇有微词,但这事儿真得看和谁比。

我问连襟:“有没有想让两个娃走上体制外这条路?”

连襟说:“我们就是干这个的,当然有想法,也有在准备,起码得在钱上有准备吧!”

我问:“得多少钱?”

连襟说:“俩娃最少400万吧。”

我说:“巧了!昨天我下楼溜达还去看了个新盘,长沙省政府板块豪宅,233平4房3卫,客厅开间8米多,刚降价,正好也是400万。这钱也能搞一套北京老破小,说不定过几天就放开限购了。姐夫,为了孩子,二选一,你选哪个?”

姐姐抢答:“送出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老钱日日谈(ID:tobeoldmoney),作者:老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92128/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