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清代的公主

2024_06_20_14_17_13.png

@橘玄雅:2024年新版Q&A
第六期:清代的公主

Q:皇帝抚养的公主们也有养母吗?
A:如果皇帝抚养的公主年纪较小,一般会有养母。如果入宫时年纪已经比较大,接近适婚年龄,则未必会有养母。

Q:像纯禧、淑慎、和惠等养女,封为公主,但是为了联姻需要,而非君上亲生,会在某些方面受到区别对待甚至忽视吗?
A:清代入关之后,并没有“联姻需要”,所以没有因为联姻需要而抚养的公主。皇帝抚养公主,主要是因为喜爱,也有其他原因(比如政治斗争),而不是联姻的需要。

Q:清朝有没有被婆家欺凌,甚至死于非命的公主?
A:清代皇权极盛,公主脱胎皇体,在夫家有着绝伦的地位。因此,一般公主欺压额驸是比较常见的,额驸欺压公主则比较罕见。当然,日常的矛盾应该存在,但目前没有见到被婆家欺凌或死于非命的公主。

Q:清代公主有成年且不婚的吗?如果不想成婚可以出家修行之类的吗?
A:不可以。清代公主和皇子的婚姻都是皇帝指配,自己没有权利决定。

Q:清代的公主文化水平怎么样?
A:入关后的公主都受过教育,只不过每个人的水平不一样。有些公主留下了诗集,有些公主擅长骑射。

Q:入关后公主的名字有在档案里出现吗?
A:目前已经确定入关后的公主都是有名字的,只不过她们的名字很少有场合使用,大概只有长辈在私下场合会叫。通过档案能确定部分公主的名字,比如顺治帝的第一女,名字叫寿瑛。

Q:公主和皇子交集多吗?是否养在一起的?成年已经开府的皇子去看没出嫁的妹妹有限制吗?清代的公主出宫之后,还能随时回来探亲吗?
A:清初时,公主和皇子是养在一起的,不过公主一直生活在后宫,而皇子一般在成年之后就会搬到独立院落。清中叶有了阿哥所之后,皇子和公主就不养在一起了。如果皇子和公主都住在宫外,他们之间的走动是没有限制的,互相愿意即可。但如果一方住在宫里,就必须要申请才可以。同理,已经出嫁的公主也不能随时探亲,宫廷有多重门禁,探亲需要向朝廷申请,否则很难进宫。

Q:公主的封号是内阁提出几个备选,还是皇帝直接定的?是否有规律?
A:公主封号均由内阁拟写,皇帝从中挑选钦定。如果对拟写的不满意,也可以直接钦定。从乾隆帝开始,有意识的为同辈公主统一封号首字,这一习惯不见于制度,但一直到清末都在执行。

Q:嫁给扬古利的公主是谁?
A:入关之前的文献中很少提及“公主”一词,大多是称“格格”。入关之后,很多被写为“格格”的,均改为“公主”,这就造成一些本身不是公主的宗女,莫明其妙成了“公主”。扬古利的妻子即是这种情况,其实她只是宗女而已。

Q:档案中还有“宝亲王四格格”这样《玉牒》中漏记的情况吗?
A:“宝亲王四格格”目前还不能完全确定是否为漏记的公主,一般来说,入关之后的公主都是记载比较详细的,很难漏记。

Q:入关前的皇女都被追封公主了吗?他们的后裔待遇如何?
A:入关前庶出的皇女大多没有得到公主位号,根据目前发现的档案,乾隆三年曾将这些皇女均追封为和硕公主,但因为这一追封并无太多实际意义,《玉牒》并未更新,也不涉及后裔待遇的问题。

Q:公主的爵位可以恩荫给子女吗?还是说子女只能承袭额驸的爵位?
A:公主的爵位不可以恩荫给子女。根据清中后期的制度,公主额驸的承重子,也就是指继承家业的儿子,无论是否是公主所出,也无论是亲子还是承继子,可以继承额驸的品级。但属于虚衔,且仅限一代。换句话说,公主的儿子在仕宦上有一些优待,但不多。当然,情感上的照顾另说。

Q:清代的额驸是否可以世袭?
A:不可世袭。额驸的身份,与其说是爵位,不如说是一种品级,本身没有世袭性。

Q:清朝中后期的公主是不是都不再指婚给蒙古王公了?
A:不是。道光帝的第四女寿安固伦公主就嫁给了奈曼部的王公。只不过从乾隆朝开始,嫁与蒙古的公主不再常住蒙古。

Q:公主下嫁,额驸家要给聘礼吗?要给的话,聘礼是什么规制?
A:清代规定,公主下嫁,额驸家需要进两次聘礼,第一次是订婚时,进“一九”礼,即驼一只,马八匹,清中后期改为羊九只,还要向宫中进献宴席所用的酒、羊等物。第二次是正式成婚之前,进“九九”礼,包括马、鞍、驼、盔甲。

Q:有公主分得过佐领属人吗?
A:入关之前记载比较混乱,或许存在公主领有属人的情况,入关后则无。有些入关后的公主,皇帝会把她的赔嫁人编为佐领,其实是由于公主家境窘迫,编为佐领之后由朝廷给饷,是变相帮公主减轻经济压力。

Q:公主出嫁会陪嫁多少人员和庄园等财物,不同时期陪嫁差别大吗?
A:清初时,公主出嫁,除了俸禄较为固定外,其余陪嫁的嫁妆、包衣人口、庄园等,均无定例,多寡不均。至康熙朝基本确定下来,除俸禄外,陪嫁包括嫁妆、庄园、包衣人口、嬷嬷、玛玛、使女、取租房、当铺以及恩赏银。之后也进行过一些修改,比如庄园,清中叶时,是直接把庄园交给公主府管理,而从道光朝开始,庄园仍归内务府管理,内务府每年拨固定的银两给公主。道光帝的这个做法其实对公主有利,因为庄园经常瞒租、欠租,又有旱涝等问题,收入难以保证,改为固定银两之后,公主的实际收入大大增加了。清后期,固伦公主每年固定收入是四千至六千两,和硕公主每年固定收入约两三千两。如道光帝第六女寿恩固伦公主,她每年俸银四百两,庄园地租一千二百两,房租银一千五百六十两,恩赏银一千五百两,一共四千六百六十两。但是,清代公主府的开销很大,特别是府员多、排场大、规矩繁,所以清中后期的多数公主府都是入不敷出。

Q:感觉很多公主出嫁以后家产都打理得不太好,她们在宫中会接受相应的教育,教她们怎么处理家事吗?
A:一般来说,清代旗人贵族女性都没有受过专门的管家教育,一些世家女子,可能小时候会帮着母亲管家,公主则大多没有这个教育环境。

Q:公主府是由专人打理吗?
A:清初时,公主府由宫中派过去的包衣大管理家务,但包衣大品级低,权力有限。因此,清中后期,皇帝偶尔会派内务府的中、高级官员去管理公主府家务,甚至可以派内务府大臣兼管公主府家务。交给专人打理,也是因为公主大多没有管理财政的能力。

Q:公主和额驸合葬的情况多吗?
A:清代固伦公主园寝仪制比拟亲王、郡王,和硕公主园寝仪制比拟贝勒、贝子,园寝等级的来源,或者说主人,是公主而非额驸。因此,清代的习惯是,如果额驸比公主先去世,那么额驸先葬,或暂厝,公主死后,默认与额驸合葬,无需申请。如果公主比额驸先去世,那么公主先葬,不等额驸。额驸若想和公主合葬,需要在生前向朝廷申请,朝廷批准后,才能合葬。这种申请,一般是额驸临死前,跟遗折一起交上去。这也是因为入关之后公主基本不能再嫁,但额驸可以继娶或纳妾,因此额驸跟谁合葬有选择,而公主没有选择。但是,一般情况下,公主先去世,为了巩固和皇室的关系,额驸都会在死前申请合葬,这几乎是惯例,直到清末既然如此。

Q:公主死后,陪嫁的人员和财产怎么分配?额驸住在哪里?尚公主而享受的优待也都要取消?额驸可以继娶或纳妾吗?
A:清初时,公主去世,额驸仍然住在公主府里,财产也不收回。清中期开始,公主去世,其府邸、财产,是否、何时收回,均听宫中决定,大多是收回的。清代的额驸,公主在世时只可以纳妾,而公主死后,可以选择继娶嫡妻,或不再继娶嫡妻。若继娶嫡妻,则丧失额驸身份。若不继娶,则终身保留额驸身份。因此额驸大多选择不再继娶,但会纳妾。

Q:公主约额驸见面也是得姑姑或者管理公主府家务的官员同意?
A:不是。就照常见面,只是礼仪会比较多。清代的确有公主府奴仆欺上瞒下的事情,但都是小事,而且即便是小事,也都受到了重罚。比如,乾隆帝第九女和恪和硕公主家有个首领太监,向额驸的姐夫家骗取银两,就因为这个事情,被重责一百板,发配黑龙江给索伦兵为奴。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有人敢把控公主和额驸的私事,下场会是如何。实际上,这种公主见不到额驸的谣言,在晚清民间十分流行。晚清时有位南方官员,翰林出身,一直听信谣言,还坚信“公主均无子”等谣言。后来在京城当官,邻居恰好是某公主的儿子,两人聊天,才知道上当受骗,专门写在日记里,痛斥“谣言不可信”。

Q:清朝公主寿命短是什么原因?
A:公主年龄主要受两个影响,其一是夭折率高,清代公主的夭折率高达六成,极大拉低了平均寿命。其二是青年时期死亡率高,古代女性生育是很艰难的一关(当然今天也一样),一些公主是因难产或产后病去世的,相关学者指出过,根据清代北京城的丧葬档案,20-29岁女性死亡率比男性高出将近一倍,主要就是和生育有关。

Q:清朝公主是不是大多没子女?
A:无子女是晚清民间十分流行的说法,但实际上,至少一半的公主是有生育过子女的。而剩下的一半里,有的是成婚不久公主去世了,有的是成婚不久额驸去世了,这种情况要求有子女,有些强人所难。特别是,个别学者拿公主的生育率跟皇子的生育率比较,试图以此证明公主的生育率低,其实二者根本没有可比性。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