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0 日,宝马、奔驰、奥迪陆续公布了 2024 年上半年全球销量。
宝马以 109.64 万辆的总销量登顶,同时,奔驰与奥迪的纯电销量都没有超过宝马的 19 万辆,且其在纯电增长率上获得了 24.6% 的成绩。
宝马似乎成为了 BBA 中上半年的大赢家,就在今天,#宝马中国将退出价格战# 的词条冲上热搜第一,@孙少军09 接连两天爆料,宝马不仅开始要降量保价,还将继续降低销量目标。
而在奔驰方面,尽管它的总销量与纯电车销量齐齐下跌,却在传闻中保住了均价,相较之下,总销量下降、纯电小涨的奥迪,面临的挑战或许更多。
与此同时,在乘联会公布的 2024 上半年零售排行榜上,赛力斯以 18.06 万辆的成绩上榜,其主力自然是问界 M7 和 问界 M9,而同样走豪华品牌路线的理想汽车,也以 18.90 万辆的成绩排名第六。
在新能源汽车这块蛋糕做大做强的风口,靠燃油车发家、撑起大半边江山的 BBA 还没有登上这趟顺风车。
BBA 2024 上半年的具体销量成绩如何?他们在面临怎样的挑战,又有怎样的应对之术?
借着销量报告,我们聊聊 BBA 电动化的那些事儿。
进与退
将目光望向全球, BBA 上半年全球销量为:
宝马集团:总销 121.34 万辆(-0.1%),新能源 26.91 万辆(+9.6%),纯电 19.06 万辆(+34.6); 奔驰汽车:总销 95.97 万辆(-6%),新能源 18.01 万辆(-4%),纯电 9.34 万辆(-17%); 奥迪汽车:总销 83.30 万辆,(-8.2%),纯电 7.67 万辆(+1.3%)。
宝马集团摘得上半年「销量王」桂冠,销量过百万,宝马品牌也是 BBA 中的唯一正增长。奔驰与奥迪销量都呈下滑趋势,与百万销量仍有段距离。
良好的成绩,让宝马在销量报告中说出了「宝马集团对 2024 年下半年充满信心」的话,而对获得这一成绩的原因,宝马称是因为其在欧洲市场的 2.6%、纯电 24.6% 的增长。
相对失意的奔驰,表示同比下跌的原因,是「车型转换和在充满挑战的经济环境中以价值为导向的销售方式」让奔驰在销量提升上显得有些吃力。
尽管大众集团并未给出奥迪汽车销量下跌的原因,但在阐述各细分市场涨跌情况时,亚太地区成为大众集团唯一一个交付量下跌的核心市场,有 8.2% 的下降幅度,其中中国的交付量下降达到了 7.4%。
显然,中国市场销量的下降,是奥迪上半年整体销量下跌的主要因素之一。
借此,我们不妨来看看 BBA 上半年在中国的销量表现。
宝马+MINI:37.59 万辆(-4%); 奔驰汽车:34.15 万辆 (-9%); 奥迪汽车:未单列中国销量与涨跌情况。
即便是在总体数据上实现了上涨的宝马,似乎也没能在中国市场讨到甜头。
@孙少军09 在 7 月 10 日的直播中表示,包含进口车的情况下,6 月份奥迪均价 27 万元,宝马 32 万元,奔驰 42 万元,而北京奔驰的均价则低于 35 万元。
上半年的 BBA,在中国市场最受关注的新闻,是经销商给出的大额优惠,有报道称,宝马 i3 起价约 17 万元起,奥迪 A4L 约 19 万元起,奔驰 C 级跌破 20 万元。
除奥迪 A4L 官方指导价是 32.18 万元外,其他两款车型的指导价都在 35 万元以上。
多重压力之下,我们看到一些承压举措出台,比如宝马的降量保价、下调销量目标,又比如奥迪被传考虑停产 Q8 e-tron 和 Q8 e-tron sportback,甚至考虑关闭奥迪首座用于生产纯电车的比利时布鲁塞尔工厂——若消息属实,这将是大众自 1988 年以来,首次关闭工厂。
BBA 的压力,既来自中国新能源品牌的进攻,也来自其自身产品节奏的相对缓慢。
蓄力与碰撞
国内「杂牌 BBA 电车」「再不努力就只能买 BBA」的论调兴起,背后蕴含的不仅是 BBA 新能源车销量未能复制燃油时代盛况,更是中国汽车市场品类之争进入收尾阶段的证明。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登记 439.7 万辆,市占率 35.2%,去年同期为 28.3%,甚至在今年 6 月份其市占率已经来到了 45.3%。
新能源汽车今年内单月渗透率将超 50%,已经没有悬念。
这意味着更多的消费者,能平视新能源车与燃油车,随之而来的,是在中国新能源品牌攻势之下,对 BBA 传统优势的撼动。
BBA 20 万以上的入门级市场,今年上半年,小米、极氪、理想、蔚来都有强力车型,更不用说在 50 万级市场「横冲直撞」的问界 M9 了。
这一现象在今年颇为明显,一些专注走豪华路线的品牌在激烈的竞争中杀出重围,蔚来、问界、理想、极氪等形成的合力,让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真正将剑指向 BBA。
是销量的推进,更是用户心智的占领。
越往上的消费就越是情绪消费,豪华品牌除去产品力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价值认同,一些主攻豪华市场的新能源品牌,在有意识地打造品牌形象,「不造无聊车」「科技车皇」等口号、称呼的出现,都是品牌塑造的一部分。
相比之下,上半年 BBA 的新能源车速度提升不明显,主要原因,来自于庞大车系的固有节奏。
他们都在等,等 2025 年的新平台和新车型。
新能源汽车上半年同比下降近 4%,纯电车同比下降 17% 的奔驰,「苦等」的是 MMA 平台。
MMA 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是 800V 架构、全新电驱单元和全新操作系统 MB.OS,体现在车上就是 WLTP 工况下超 750km 的续航、15 分钟补能 400km 等,以及更智能的体验。
更重要的,是 MMA 平台之下,奔驰将拥有入门级豪华纯电车,代表车型就是全新 CLA 级概念车,改善当前 EVA 平台下缺乏走量车型的问题——官方指导价下起价最低的 EQE,也要 47.8 万元。
只是,该平台与承担走量任务的 CLA 车型,要 2025 年才能上市。
纯电车上半年获得了 1.7% 增长的奥迪,日子也不好过——总销量 83.3 万辆,同比下降 8.2%。
奥迪的问题仍是老生常谈的 PPE 平台长时间的「犹抱琵琶半遮面」。
PPE 平台由奥迪与保时捷合作开发,奥迪基因十足,基于该平台打造的 Q6 e-tron 却要到 2025 年才能国产化。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奥迪在这一年的承压,譬如上半年销量下滑,又譬如关闭专门用于生产纯电车的比利时布鲁塞尔工厂。
这三家车企中,从销量数据来看,过得滋润些的,就是宝马了,但在风光背后,是利益的让步。
降价冲量保 i3、刚上市的全新 i5、iX1 等主力车型起量需要时间,今年上半年宝马在中国市场的状况,通过「宝马 i3 只卖 18 万」「宝马 3 系价格降得让人有些梦幻」等热搜,被大家看在眼里。
宝马新能源车型有希望起到转折点作用的、覆盖 1 系到 7 系的纯电平台 Neue Klasse,也是在 2025 年才能推出,在中国的国产化更是要等到 2026 年。
值得注意的是,BBA 有目前新能源品牌难以撼动领域,那便是高端市场,宝马和奔驰都在销量报告中提到了,他们的 7 系、X5、迈巴赫(参数丨图片)等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更往上是认知更为牢固的市场,新能源品牌正在摩拳擦掌试图挑战,譬如蔚来 ET9、极氪 009,又譬如传闻中鸿蒙智行与傲界要打造一款百万级豪车。
对 BBA 的挑战还在继续。
结尾
「打铁还需自身硬」,BBA 要扭转新能源车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印象,各方面的技术提升不可少,包括本土化与和中国企业的合作。
这两年,我们能够看到:
奥迪与上汽达成新的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开发 ADP 智能数字平台,服务于上汽奥迪,首车将在 2025 年上市;奔驰上海研发中心全新办公大楼已经启用,研发团队也于去年年底增加至 2000 人;宝马 4 月份再投 200 亿用于升级工厂与技术创新,在软件方面一直以来都有中国企业的身影……
不可否认的是,出于种种原因,BBA 的电动化转型落后于中国市场的期待,这份期待与实际之间的落差还影响到了他们的燃油车销售。
BBA 在努力适应中国市场的新节奏,在这段适应期,面对种种挑战,宝马率先选择降量保价,保的是价格,也是品牌形象与财报数据。
从推出到上量,我们真正能看到 BBA 新平台的起势,或许要等到 2026 年,只是在这段时间里,市场在变化,中国新能源品牌在发展,到时候,他们能一举逆转,用强有力的产品构建新的产品优势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
来源:电动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