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去美国的感受

去美国的感受

@奥特快啊:上周末第一次去美国,确实和在中国、东南亚、中东、中亚都不一样。虽然只待了两天,感想很多,录出了我的播客开播以来最长的一期。

直接观察:
1.旧金山气候真是好,20多度,不冷不热,碧海蓝天,就是时而雾气缭绕。不过瑕不掩瑜,从气候上理解了为何全世界人扎堆往西海岸跑。

2.从酒店早餐管窥到美国文化的“简单粗暴”:四桶不同口味的鸡蛋随便舀、像打直饮水一样打咖啡……不精致,不奢靡,直观上很”豪横“。

3.物价确实高。旧金山机场附近的Motel一个晚上100美金,吃个便饭人均50-60美金,打Uber开了3公里去机场,24美元。

听说IT毕业生在加州科技大厂起薪通常1万美金/月,如果去掉货币单位,从实际购买力看,感觉中美差不多,甚至中国还高一点。比如中国IT毕业生应届找到科技大厂工作,应该不至于月薪就1万左右?而吃顿便饭(外卖也算)也就二三十块钱。

4.旧金山唐人街非常难以citywalk,都是十分陡峭的上下坡。但金门大桥骑行特别好,就是很耗体力——1/3逆风,1/3上坡,估计也就1/3正常路段。

骑在狂风呼啸的金门大桥上,看到被阳光洒满的太平洋,大喊着笑出了声。

5.见到阔别九年的华裔老友,从当年睡阁楼的落魄仔,到娶妻生女在San Hose买了160万美金185平米还带地的大房子,真心为他开心,简直是活体美国梦。

他先加入了某中国科技公司做销售,逐渐熟悉了业务,后跳到另外某中国科技公司做产品经理。聊起工作时冷不丁用ABC口音蹦出几句“场景”、“同学”、“闭环”……目前他自己觉得身为美国华裔在中国大厂里工作最不讨好,因为中国人中文更好,而白人的本地资源又更强。我倒觉得恰恰相反,他这身份正好起到勾连大陆老中与纯白人员工的作用,你们觉得呢?

6.街上见到美国国旗的频率感觉比在中国见到中国国旗的频率要高,美国爱国主义教育不落下风啊。小卖部里不卖酒,盲猜是需要卖酒牌照,有牌照意味着有约束,这种约束的根源是否来自宗教?我在国内就没见过不卖啤酒的小卖部/便利店。

抽象脑洞:
1.美国地大物博,人均资源保有量的上限高,但人手不够。所以可以撒开手砸资本和技术去卷效率(e.g.美国农业、Saas创业),因为效率提升既能解决人手不够的问题,对社会安全的影响也小(不会立刻导致大范围失业)。

但在中国,因为人口众多而人均资源保有量有限,所以效率的提升对社会安全(失业率)的影响其实更大。所以有时之所以“生卷”,未必是中国人不懂怎么提效,而是提效带来的“损失”可能超过收益。

2.在加州伯克利常常看到一群人在室外站着聊天,朋友说这是美国高校常态,你就是得会主动社交主动盘资源,才有可能找到好工作或者做出好项目,而不是等着别人来找。

在我看来这就像所有人都叮嘱我在美国晚上千万别出门一样,真遇到流浪汉,发生不测,没人管,你得对自己的安全负责。这和伯克利站着network本质上是一码事——这样一个国家或许确实可以给你提供更多自由,但前提是你也得承担更多责任,为自己的福祉和选择承担结果的责任。

甘蔗没有两头甜,越自由,越要自立;而自立,并不是一个人人都有的品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94324/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