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就业关如何过

就业关如何过

@何夕:财新最新一期封面《就业关如何过》:

讲了现在年轻人“缓就业,慢就业”的趋势。

即雇主若无法提供,能够满足求职者预期的工作,后者宁可不工作。

感觉有点像现在的婚恋难题:如果对方条件无法达到自己预期,宁可不结婚。

两种不同现象,同一个问题 —— 都是个人预期,与社会实际之间存在“脱节”。

讲得更直白点,

就是求职者在尚未进入社会、不了解实际工作情况之前,已经被网上各种言论拉高了阈值(比如动辄年薪百万的逼乎和小🍠):

他们觉得工作“就应该这样”:

至少要*k的薪水,8小时工作+不加班+没有乱七八糟的事儿……

但实际并非如此。

只有少数头部企业,才能满足这样的待遇和工作条件。

但是,少数头部企业选起人来更挑 —— 类似于求职者“缓就业、慢就业”的策略:企业如果选不出符合条件的,宁可不招满。

这就有点像婚恋市场,绝大部分女性,盯着头部少数条件好的男性;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满足头部条件的男性),宁可一辈子不结婚。

反过来,真正头部的男性比如王思聪,可能压根就没打算结婚。

财新这篇文章预测,这种每年1000多万毕业生+工作难找的情况,至少要继续持续5年。

也许,

只有够长时间的不断碰壁,才能把大家的预期降下来……很残酷,最后实在扛不住的,就只能妥协。

但最大的问题是,

当你终于下调预期,愿意接受之前“绝无可能答应的条件”的时候,也许你的年纪也大了……

而头部企业和头部男性,都更喜欢年轻的。

即使最终,你的预期能够跟现实情况和解,但也已经晚了。

最终,成为被“牺牲”掉的代际。

就业市场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结构出现严重问题。

比较理想的构型是:

60%本科生;
25%-30%硕士;
10%-15%博士;

很多基础类的工作,本科就足够了。

但现在的大环境是,70%左右本科生都去考研。

最终导致,像客服这种基础工作,只能选择研究生。

但是,你从研究生们的角度出发 ——

老子辛辛苦苦考上研究生,你特么就给我“客服”这种基础岗位?

好像也对。

所以才会有“缓就业、慢就业”。

但社会现实是,

现在60%以上的人,都可以读本科;70%左右的本科生,都去考研。

导致研究生学历,逐渐成为主体学历。

什么东西多了,就会不值钱 —— 大家都考上研究生,相当于都没考上。

但是,年轻人对“研究生学历”价值的评估上,却停留在很久以前 —— 觉得研究生挺厉害的。

可残酷的现实是,研究生并不值钱。

下图是24年上海高校新生情况。

以交大为例,本科4800,硕博12000(研究生8000)。

绝大部分高校,研究生招生人数都是最多的&高于本科生。甚至博士生也高于本科生。

越读,越不值钱。

卷学历,还有啥意义?

现实是:

绝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做着一份普通的工作。

只有极少数有天赋的人,才会从事科研工作;而且社会能够提供的科研岗位,也一定是少数。

现在高校招这么多研究生和博士,让他们以后如何就业?

或者,痛苦的选择做一份本科甚至专科就能胜任的工作?

那么读研读博的意义是什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94482/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