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50岁保洁闪婚20岁霸总,这么癫的短剧咋就能硬控中老年人?

50岁保洁闪婚20岁霸总,这么癫的短剧咋就能硬控中老年人?

众所周知,关注我们这个账号的大多数都是青年人,而且是对互联网前沿比较感兴趣的一线网络冲浪选手。所以理论上大家对网上这些弯弯绕绕眼睛还是很亮的。

但我是万万没想到,虽然我自诩洞察赛博万象,但国庆回来才没几天,家就被偷了。。。

没错,家族群里因为看短剧吵起来了,老叔一个月为了看剧花了几千块,这个月退休金都干没了。

刚开始我真是纳了闷了,老叔是开了 HBO 年费还是 Netflix4K 啊,啥剧特么的这么值钱,完事人家发过来一看我又傻眼了:

老太闪婚嫁入豪门,新老伴扮猪吃虎的总裁爽文。。。

上网搜了一圈,得,震惊了,跟我一样感触的网友还不少,小地瓜上有网友吐槽,九月份她家里老太太就花了六千多。

但这还不算多,评论区还有高手,花了近一万看短剧的老爷子都大有人在。

甚至还有网友琢磨起了剧本,想着把一个离谱碉堡的剧本怎么改成更抽象甚至悬疑的。

前段时间甚至环球时报也专门报道了这种,半夜氪金刷剧的 “ 网瘾老年 ” 。。。

有一说一,记忆中以前能让咱爹妈整晚追的剧,好像都是《 大宅门 》《 雍正王朝 》这类正剧,没想到现在这类爽文短剧也攻陷爹妈的心智。。。

于是 本着不看不知道的求知欲,我去研究了下。

经过逐帧分析,多次皱着眉头看完后,我感到一阵索然无味。

因为从本质上来说,这类短剧在制作方式上跟之前面向年轻人的剧本并没有明显区别,无非也就是 简单粗暴的逻辑,一两集就扔出一个爽点,靠扁平化的人物和反转来推动剧情。

举个例子,酒店大堂经理阿姨,相亲遇到假扮出租车司机的百亿富豪;工地买盒饭的大姨,遇到装作空调修理工的董事长,几乎所有的剧本都诸如此类。

套路上也相当雷同,就是把前几年刷屏的龙王归来、霸总逆袭换成了中年富翁,女主则都是出身微寒但心地善良的白莲花人设,围绕这个女主被百般刁难受尽鄙视来展开,最后无一例外都靠扮猪吃虎的男主发动能力,出手拯救,完事在一通反转再反转的剧情中走向大团圆结局。

不过嘛,毕竟这里主角是中老年人,再加上二婚的设定,这里的人物关系比年轻人短剧要复杂的多。。。

为了在一众剧集中脱颖而出, 一些剧集开始刻意制造夸张吸睛的反差冲突感,来敏锐捕捉中老年群体的关注,剧情演绎甚至到了 “ 狗血 ” 的程度。

就拿最近刚上热搜的《 保洁老妈无极归来 》来说,第一集就是 27 岁霸总和 45 岁保洁的一夜情,然后对保洁女主猛烈追求,被网友吐槽说是 “ 27 岁霸道总裁爱上绝经的我 ” 。。。

而在两方亲属都见面之后,才发现男主爸妈是女主同学,女主儿子是男主同学 ( 也是个霸总 ),至于结局,原来身为保洁老阿姨的女主才是真正的 “ 世界首富 ” 。

我只能说这内容简直是集短剧反转、甜宠、大女主之大成, 用网文世界数十年迭代出来的爽点把控,痛击中老年观众的认知,没经历过网文时代的长辈们哪见过这场面。

事实也证明,这种跨代的爽点打击 确实效果不错

编辑部某位同事的母亲蔡大姐,就一直沉迷于各种短剧,她告诉差评君: “ 短剧确实好看,之前的电视剧( 剧情 )太慢太费时间了,现在已经没啥心思能看下去了。 ”

另外她还表示, ” 这段时间,确实刷到不少老头老太主演的短剧,但在剧情上,和之前流行的那些没啥差别,就是突然结束,然后不充钱就不给看。 ”

就拿抖音上爆火,现在已经超过 20 亿播放的《闪婚老伴是豪门 》来说,前 29 集免费后 40 集收费,单集两块、整套 28.6 元。这个剧组的剧本监制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这是听花岛春节后最挣钱的一部短剧,充值总额超 3000 万元。

听花岛你可能没听过,不要紧,你肯定知道听花岛背后的操刀者是谁: 曾经公众号行业的顶流,现在转战短剧,大家的老熟人——咪蒙。

不过有一说一,豪门老伴还不是他们唯一的爆款。自从 21 年开始转战短剧以来,他们团队迅速迎来第二春, 2024 年度短剧充值榜前两名都是他家的,每个的营收都已经过亿,最近更是靠《 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 》被各大媒体追捧。

然而实际上,这种中老年口味的短剧也不是他们听花岛先开始做的,不说去年,今年 4 月份时候就已经有类似的了。

但不一样的是,豪门老伴可要比它们赚的多。一方面,听花岛毕竟是正规军,厂牌出身,凭借精良的制作水平,主角自然的演技以及服化道上相对考究,再加上上更强的宣发能力,所以很容易做成爆款。

另一方面,他们的营收方式改成了端原生,相当于这短剧自己就有平台账号,用户点进去就能付费看,省去了从平台跳转小程序或者应用的步骤。这样一来制作方就只需要给平台交点服务费,赚到的多数都能落袋为安。

在一份《 中国微短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 》中,差评君看到说:45 至 64 岁的中老年用户群体,为微短剧买单的付费行为要更活跃,超过了市场整体平均水平。

而听花岛,可以说是吃到中老年短剧第一桶金的人。

同行亏钱不要紧,同行赚钱自己没跟上才最揪心。看着听花岛靠这个爆赚, 这股风开始迅速吹向其他短剧制作商。

例如《 闪婚妈妈 》和《 闪婚 50 岁 》这俩剧本都跟一个妈生的似的,除了演员和场地,别的都一模一样,但这丝毫不影响它俩都成了爆款。

隔壁知危编辑部,最近就采访到了一位短剧平台合伙人,提到银发短剧时,他承认现在不少人都开始跟风布局。

一方面,年轻观众毕竟冲浪技术娴熟,会通过各种手段来找资源、跳广告,中老年人就没接触过这些,所以成了主要付费对象;另一方面,中老年演员的从业时间长、台词功底好,一部 80 集的剧 6 周就能拍完,而且要价还更低。

然而,他并不认为所有人都能成为上面那种爆款。 “ 现在每天上新大概三、四十部剧,很多光看名字就是那种中老年剧,但 最后能跑出来出现在热力榜上的也就几部,所以我判断这个赛道目前已经不太合适做了。

就算做出来,这类充值都过千万的剧都可能要审价值观。他透露到,现在已经有监管声音说这种题材不能做老少恋。

差评君认识的一位横店短剧制作方,内部相关人员基本上也是这个态度。

虽然做中老年短剧的人好像变多了,但这股风潮并没有对行业圈子产生影响。 面向年轻人、特别是女性向的剧集,仍然是他们工作的重点。

在 DataEye 短剧热力榜上,我们发现这里的数据也印证着这些行业内看法,尽管榜单首位是中老年向,但整体排行中这类题材并不占绝对多数,女性向、情感类实际上还是更多。

因此,在行业内,许多人将中老年短剧视为一个细分市场,而不是觉得整个行业为这点事都来个大调头,大规模转向中老年人。

毕竟,市场多样化也是个常态,这种变化以后是不是会带啥更严重的影响, 起码现在大家观察到的是,影响不大。

除了行内人不太看好,社会舆论层面对中老年短剧也比较担忧,在公众舆论平台上,不少年轻人也对这一现象发出指责。

但在差评君看来,虽然业内人觉得中老年人看短剧这事没啥大不了,但舆论上的指责就有点过了说实话。有一说一,这里面实际上也 隐含着大家对中老年人的疏离

这么说吧,这些中老年人并不是不上网,而且在互联网上的规模比大家想象的要多。

QuestMobile 发过一个《 2023 银发经济洞察报告 》,说我国银发人群用户规模已达到 3.25 亿,全网占比已经达到 26.5% ,也就是说每 4 个网民中就有一位中老年人。

而他们上网是在看什么呢,答案也很简单,就是短视频。 银发人群 App 使用偏好榜单 TOP10 中,前 5 名全是短视频 App ,整体浏览内容上,短视频占到了 59.2% ,接近六成。

以前我们总觉得,长辈们的爱好应该是喝茶、钓鱼、下棋、遛鸟,或者听戏、种菜、广场舞、带孙子。其实这只是个刻板印象,符合这些传统的并不多, 拿我身边的经历来说,很多上网的老人,反而更喜欢看短剧。

往深了讲,这种逻辑实际上和年轻人看短剧一样的。年轻人面对工作、家庭等压力,短视频提供了瞬时的刺激,帮助他们缓解焦虑。

长辈们虽然有些已退休,但生活中的焦虑同样存在。他们还要面对身体衰老、朋友离世等现实,时刻提醒着生命的有限。很多人背负着未实现的梦想和遗憾,却往往没有人倾听他们的故事。

当现实无法承载梦想时,虚拟世界成了最好的安慰剂。 所以他们爱看短剧这个现象,其实是普遍且正常的,他们确实有这个情感需求。

然而更要注意的是,尽管这些短剧能轻松抓住中老年人的注意力,但也让他们容易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的目标, 市场上也衍生出了一些针对他们的肮脏操作。

今年五月中消协就警告过,有些制作方专挑离奇夸张的剧情剪成切片,疯狂推送,老人们一看就停不下来,完事利用小程序诱导开通免密支付,自动播放下一集,然后偷偷扣费;还有的小程序让冲 “ 看点 ” 、 “ 金豆 ” 之类虚拟道具、包月会员,结果并不能播放甚至要二次付费解锁,黑猫投诉上跟短剧相关的投诉已经超过了上千条。

想想看啊,退休后的大爷大妈,辛苦一辈子终于能放松了,看个短剧乐呵乐呵也是天经地义嘛,可偏偏有人盯上了这点娱乐,套路搞得花里胡哨的。

老人们想看剧,是他们的娱乐需求, 平台和监管也得多操点心,让这份快乐少些套路多些真诚。

毕竟嘛,谁都不想看见中老年人成 “ 靶子 ” 的事总上新闻,辛苦一辈子了,别让他们的 “ 棺材本儿 ” ,成了别有用心者的赞助费。

来源:差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9533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