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如今中小学生竞争压力大,心理状态普遍不太好。
可最近好几条新闻提示我们:
他们老师的精神状态,同样不容乐观。
10月初,重庆某初中的一位班主任在微信群里忽然发飙。
冲着所有家长大骂:“莫挨老子”,“都给老子滚”……
把大家看懵了。
后来校方通报,这位班主任之所以情绪失控,是因为日常工作压力大。
当天一名学生的饭卡不能正常使用。她和家长反复沟通无果,心态崩了。
无独有偶,广东一名小学班主任也发过“无名火”。
暑假前,她要求学生把《假期安全责任通知书》带回家,请家长签字。
有学生问:妈妈签行不行?
这位老师就莫名奇妙地破防了,在课堂上大吼道:
“爸爸妈妈死了就不用签,爷爷奶奶死了就不用签,全家都死了就不用签!”
恰巧这段话被同学录下,家长就拿着录音举报到了学校。
校方说,这位老师平常积极肯干,责任心强。不知道那天为啥如此失态,学校已将其调离岗位。
事情就这么解决了。
可能对她来说,不做班主任也是一种解脱吧。
每次发生这样的事,舆论基本分为两派。
一派同情老师,认为当班主任太不容易了。
不仅要忙教学,还要管各种琐碎班务。就连寒假值班看门,也得老师们亲力亲为。
重压之下情绪失控,实属人之常情。
另一派吐槽,现在的老师戾气太重。
既然为人师表,就应当怀有爱心和耐心,无论如何都不该拿学生当出气筒。
大家都希望碰到春风化雨的好老师。奈何现实告诉我们,良师可遇而不可求。
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老师们的脾气心性越来越难琢磨了。
在诸多旁观者眼中,当老师是份辛苦但体面的工作。
有编制,有寒暑假,还有社会价值。
可当局者却觉得学校是座围城——
上不了岸的人想进来,身在其中的人恨不得立马卷铺盖跑路。因为“城”里的氛围太过压抑、致郁。
随便上网逛逛,就能看到不少教师网友聚在一块儿团建,讲述自己从教后的身心变化:
有的是被奇葩领导气到小脑萎缩。
有的是被学生、家长暴击了。
比较极端的案例是:
某位老师上着课就全身发麻倒在地上,一众学生全在下面看笑话。
而她还因为请假看病被家长骂得狗血淋头……
不知道这帖子真不真,我希望是假的,否则孺子太不可教也了。
搞教育是真心忙,也是真心累。2022年3月发布的《全国“双减”成效报告》提到:
60.3%的受访教师觉得自己课后服务的工作量变大了; 特别是班主任和兼任行政职务的教师,几乎每天都是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点半回家。
这跟996的私企打工人,没啥区别。
于是你会看到,一堆教师在网上开诉苦大会。
主课、副课老师争着比惨,都说自己负担太重了:
有位老师直言,只有考上编制的那一刻是快乐的;
现在真是一边深陷抑郁,一边不敢轻生。
因为他们害怕自己一念之差,不仅会害了家人,还会连累更多无辜的同行——
看完这些梗图和留言,只觉得他们的精神状态确实一言难尽。
个人讲述只是冰山一角。
无数专家学者的调研进一步揭示了凛冽的现实: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互联网行业和教培科研行业是抑郁症的重灾区。
老师们调侃,看到这里,心里更郁闷了。
“因为人家搞互联网的,至少还有钱……”
而教师编就像孔乙己的长衫,它能让你站着emo,却无法坐着享受人生。
人民大学公布的一项专题报告做了更细致的描述。
其中写到,1998至2020年间,“女性、中学、大学教师以及东部、东北部地区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恶化较为明显”。
尽管“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总体上有轻微下降趋势”,但基本面仍然不容乐观。
因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城市、公办和西部地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恶化趋势较快”;
也因为目测“未来五年内,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会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
好些媒体把上述结论概括为这样一句话:
“中国教师的心理健康,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生活中,家长们总会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孩子的心理健康。
告诫他们不要自卑,不要嫉妒别人,做一个积极阳光的好少年比什么都重要。
可事实上,他们的老师却在无人知晓的角落里暗暗自卑、暗暗焦虑、暗暗嫉妒……
被负能量狠狠纠缠。
试想,园丁们如此,花朵们还能好吗?
问题真心挺紧迫的。
最后,问题自然就来到了“怎么办”上。
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师给出的办法是“冷处理”:
学会冷淡,学会划水,学会爱自己。
横竖学校不搞降本增效,做个职场老油子也挺好。
虽说这么做“政治不正确”,但似乎已经是很多教育工作者的选择了。
长期来看,我们还得找些更靠谱的工作方法,保护老师们的身心健康以及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否则,一旦他们只求自保,只会让教育系统充斥着劣币驱逐良币的悖论。
进而导致教育环境越来越差。
具体的做法有很多。
比如,减少杂活摊派,让老师们有足够的时间专注教学。
又比如,不要把他们想象成完美的“圣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包容与理解。
《中国教育报》曾经撰文提到,社会各界对教师群体要求太高了:
“普通话要向播音员看齐,粉笔字要与书法家不分伯仲”;
“讲课要具有演讲者的风采,写作要有作家的功底”;
一边期待教育工作者自觉追求克勤克俭,一边又希望他们在履行公共服务时如同高级家政无所不能、无所不会。
怎么想都是强人所难。
何必呢?
过高的要求只会让人厌倦工作。要不就是把有限的精力全都浪费在刀背上。
最后,还是希望“子涵爸妈”能够放过老师。
多些严于律己,少些严于律人。
多些温文尔雅,少些张口就来。
这样,老师们的心情应该能好很多。
来源:雷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