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别爹爹以爹爹了,烦不烦啊!

因为没时间旅游,但浪心不改,我关注了一堆旅行博主,跟着他们云旅游。

@羊毛月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城市盲盒」系列我看过很多,相当喜欢。

这两天他发了个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视频,惹了一场「哪李贵了」式的众怒,尤其是大学生和刚毕业的年轻人,看了非常不爽。

具体视频我不放了,容易侵权,大家去微博抖音上搜,全都是。

如何理解两年毕业的年轻人?

如果能设身处地想想人家的经历,就不难共情了:

最宝贵快乐的四年里,完整经历了😷中最痛苦的一段——

封闭、社交、网课、恐惧、外出、实习、谈恋爱、小树林、穷游…

所有环节都充满了不便和无奈,和普通人上的根本不是一个大学。

毕业之后,大部分专业所对应的就业方向,基本都是低增速且缩编的,尤其是过去我们习以为常的纳新大户,以互联网、地产为主。

与此同时,为数不多的几条主流选择:考公、考研,人满为患。

这种群体经历下的人,咱别刺激、别招惹、别评论人家了…

你真的知道人家经历过什么吗?

道理都懂,但鸡汤不耐受了。

信了也没啥用,那还信它干啥。

人家现在就想快乐一些,不期望就不失望,走一步看一步。

结果还得被大家评头论足,爹爹以爹爹,不可笑吗?

时代和不同代际签订的契约就不一样:

70 后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敢想敢干,能奔向市场,总是有概率的,也没那么挤。

80 后只要你能好好念书,考个大学,去大城市,天高任鸟飞,总是有概率的,也没那么挤。

90 后的契约可能就变成了:哥们儿,很多行业还是有机会的,不行你创业去,能忽悠到融资也行。再不行你干博主,从微博公众号视频号抖快B红,都能赶上。

在 90 后眼里,时代的模样可能像一个好大哥,虽然严厉一点,但总还是能给小老弟分点蛋糕。

慢慢地,时代原来越想前女友了,动不动就想分手了。

和00 后的契约变成了,鸡自己不如鸡爹妈,他们 70 后,还有余热可以发挥。

话糙理不糙,个体案例方差极大,群体情绪大差不差。

未来 10 年,在中高考录取比例持续提高的情况下,年轻人的供给注定只增不减。

换言之,「史上最难就业季」还得持续至少 10 年。

我能想到的最大福报,就是未来能多一些像新能源、汽车、芯片、存储、AI等等逐渐走强的产业、企业、平台。

这不光是替换「房地产」发动机的问题。

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只有企业愿意砸资本开支,愿意扩张,才能提供更多高薪的岗位。

如此,才能让年轻人觉得:这个大学没白念。

总不能都往服务业这个大池子里挤吧!

退休老头老太太也想发挥余热挣俩钱儿啊!

来源:老钱日日谈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