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车企年降惹争议,外行看戏勿惊怪

昨晚一个BYD的邮件掀起了不小的讨论热潮,大家七嘴八舌纷纷从各个角度抨击BYD。“内卷就是你们造成的,降价这么强硬,幅度这么大,让人家企业怎么活?”道德绑架是很廉价的自我标榜。

我第一时间就找了汽车产业链的公司领导问了下这个情况,很遗憾没有见到企业家们有什么义愤填膺的感慨,大家早已习惯了。实际上前几年新能源车刚起飞的时候,上市公司开各种电话会议,几乎场场都问这个年降问题,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

老王就了解到的情况给大家科普一下。

年降是汽车行业的传统动作,设想一个新的零部件产品拿到企业定点,开始生产,生产过程中要经历产能爬坡,这个过程该产品实质上的毛利率是在变化的,而且是逐渐提高的,这和产线的效率,良率,设备折旧等等有关,都会最终计入产品成本,从而影响毛利。这就是制造业的规模效应。

年降动作实际上是上游配套企业将技改,提效中的一部分毛利让给车企,毕竟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蚂蚱,车子卖不动,我订单也就拿不到,让车企保证必要的竞争力,是整条产业链上所有企业的共同诉求。

再然后,汽车零配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新款车型推出后,就会有新的零部件需求,老款配件就会自然进入到消亡阶段,这个阶段首当其冲会被年降,因为你技术成熟了,后续慢慢也要淘汰了,并且竞争对手也可以做了。

有朋友问:汽车供应链是不是每年都会年降,但是这玩意总有个底吧,一直降不得降到0?

我们不能只盯着老款产品的年降,而忽视新款产品的订单。实际上在老款被年降的同时,车企还会给新款产品的订单,同时新款产品给的毛利又是相对丰厚的。于是汽配企业总是在新产品和老产品中不断交替,毛利率也在不断此消彼长中维持着一种动态平衡。

舆论振臂呼喊,如果能稳住车企年降幅度,对汽配企业当然是好事啊。虽然舆论有误解,但依然是个好倡导。

今天还有网友说BYD外面拖欠了供应商2400亿,我一看就知道,又在偷换概念,打开BYD的F10,看了一眼资产负债表,应付账款,果然2300多亿,这不是公开信息吗?

投资界以前评价格力电器是个好公司,那时候说格力手里很多应付账款,那可都是靠行业垄断积累下来的优势,应付账款等同于无息借款。投资人最爱的榜样企业,怎么就被批判了呢?笑……

再看个新闻。

『网安:再次出现1.59折中标』

10月10日,中国移动通信发布《2024年至2026年WAF软件集中采购项目》招标公告。本项目为集中招标项目。

一、招标内容:本期集中采购产品为WAF软件产品,预估采购规模为WAF软件800套。本次招标为预估规模,实际采购以采购框架协议金额为准。预计本项目需求满足期为2024年至2026年(两年期),最长可顺延一年。本项目最高投标限价为588.00 万元(不含税)。

二、中标候选人公示:11月20日发布中标候选人公示,启明星辰70万、山石网科24万。

软件行业的降本是不是更猛?由于软件的可复制性,一套软件研发成功后,可以通过不断迭代补丁,不需要特别大的投入。

这降本可不就是10%了,所以各行各业内在的规则,外行真没法瞎操心。

来源:暴躁老王点评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