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玉白菜
这问题很简单,因为作者早就安排了一个低配版的元春,就是袭人,让你明白元春风光无限的背后本质是什么。
袭人回家奔丧,其实就是民间版的元妃省亲。
贾府对袭人的态度,其实也就是皇室对元春的态度。
在贾府众人眼里尊贵无比的元春,在皇室眼里也就是一个进阶版的袭人,本质是奴才而已。
作者借凤姐贾琏之口,解释了元春为何能回家这么一趟,其实出发点不是为了妃子怎么样,核心是向百姓展现皇家对“孝道”的极度重视。
用人话来解释,就是皇帝对自己退休的父母非常孝顺,为了进一步体现他重孝,不仅他自己要孝,还要大力向外推广,让自己的身边人也能满足“尽孝”的需要。
所以元春能回家,本质就是皇室开恩,让自家的奴才可以有一次机会回家尽孝去了。
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
这原因眼熟吗?袭人回家为母奔丧,也是贾府为奴才的孝道开的大恩。
凤姐说从没听过宫里的嫔妃还能回家探亲的,可真是“古时从来没有的”。
贾琏也说这可真是皇家破天荒的大恩啊,“此旨一下,谁不踊跃感戴!”
原文:
凤姐道:“可是别误了正事。才刚老爷叫你说什么?”贾琏道:“就为省亲。”凤姐忙问道:“省亲的事竟准了不成?”贾琏笑道:“虽不十分准,也有八分准了。”凤姐笑道:“可见当今的隆恩。历来听书、看戏,古时从来未有的。”
赵嬷嬷又接口道:“可是呢,我也老糊涂了。我听见上上下下吵嚷了这些日子,什么省亲不省亲,我也不理论它去;如今又说省亲,到底是怎么个原故?”
贾琏道:“如今当今贴体万人之心,世上至大莫如‘孝’字,想来父母儿女之性,皆是一理,不是贵贱上分别的。当今自为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尚不能略尽孝意,因见宫里嫔妃才人等皆是入宫多年,以致拋离父母音容,岂有不思想之理?在儿女思想父母,是分所应当。想父母在家,若只管思念儿女,竟不能一见,倘因此成疾致病,甚至死亡,皆由朕躬禁锢,不能使其遂天伦之愿,亦大伤天和之事。故启奏太上皇、皇太后,每月逢二六日期,准其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看视。于是太上皇、皇太后大喜,深赞当今至孝纯仁,体天格物。因此二位老圣人又下旨意,说椒房眷属入宫,未免有国体仪制,母女尚不能惬怀。竟大开方便之恩,特降谕诸椒房贵戚,除二六日入宫之恩外,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不妨启请内廷鸾舆入其私第,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此旨一下,谁不踊跃感戴!现今周贵人的父亲已在家里动了工了,修盖省亲别院呢。又有吴贵妃的父亲吴天佑家,也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这岂不有八九分了?”
元春一开始进宫当女史,其实也算去当皇家干活的社畜,就像袭人也是被卖给贾府干活的一样。
子兴道:“便是贾府中,现有的三个也不错。政老爹的长女,名元春,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去了。
然后元春因为“才”被晋升为凤藻宫尚书,封为贤德妃,其实就是皇帝的小妾。
而袭人也是以贤德出名,被默认为宝玉未来的姨娘。
元春因为皇帝重孝开恩得以省亲,袭人也是王夫人理解她的孝心,所以同意她奔丧的。
皇帝重孝,百姓上行下效,王夫人素有仁善的人设,对袭人开恩也是一种政治正确。
注意一下,王夫人同意袭人回去是“开恩”的,袭人的哥哥不是来叫妹妹回去的,而是来“求恩典”的。
因为袭人已经被卖了,是贾府的所有物,奴才本来就没有人权的,自然也没有奔丧的权力。
在贾府人眼里,皇帝准许妃子省亲是皇恩浩荡。在花家人眼里,袭人做为奴隶还能被准许回家奔丧,也是贾府的仁德大善之恩了。
原文:
因有人回王夫人说:“袭人的哥哥花自芳进来说,他母亲病重了,想她女儿。他来求恩典,接袭人家去走走。”王夫人听了,便道:“人家母女一场,岂有不许她去的!”
可以说元春和袭人,都是因为能力业绩比较突出,因此受到主子重视的奴才,比其他的奴才更有脸面。
因此元春省亲和袭人奔丧,以她们所处的阶级来看,都极有排场。
元春要回家,皇家大张旗鼓,要求她们的娘家必须是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
袭人回家,贾府也要求花家腾出新屋子给袭人住,贾府提供铺盖和梳篦。因为“总叫他们的人回避。若住下,必是另要一两间内房的。”
元春回家有十来对太监开路,拿着御香销金炉,七凤黄金伞,香珠、绣帕、漱盂、拂尘等物。八人抬的黄金凤舆,昭容,彩嫔服侍。这是元春要求的吗?其实是皇室彰显自己的尊贵。
袭人回家奔丧,凤姐特意安排两辆车,四个人送袭人回去,还嘱咐给她找几件颜色好的衣裳,手炉也要好的。袭人穿了,凤姐还嫌她穿的有点素,又给她找了更好更艳的衣服。
袭人明明是回家奔丧的,凤姐为什么要把她打扮得花枝招展?
原文里她也说了,她吃点亏,把众人打扮体统了,省得别人说她当家不照顾下属。
凤姐儿笑道:“太太哪里想得到这些?究竟这又不是正经事,再不照管,也是大家的体面。说不得我自己吃些亏,把众人打扮体统了,宁可我得个好名也罢了。一个一个像‘烧糊了的卷子’似的,人先笑话我,说我当家倒把人弄出个花子来。”众人听了,都叹说:“谁似奶奶这样圣明!在上体贴太太,在下又疼顾下人。”
大家看到袭人这待遇,都大呼凤姐圣明,就像百姓高呼皇帝圣明一样。
袭人回家的体面,其实不是她自己的体面,她彰显的是贾府的体面。
表面上,皇室和贾府,都对自家奴隶的孝道需要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和理解。
可实际上呢?
作者用贾母,打了所有幻想奴才也得到了片刻尊重的人的脸。
元宵夜宴那天,贾母发现袭人不在宝玉身边伺候,王夫人解释她在热孝,不便来。贾母哂笑,认为一个奴才,也配在主子面前讲究孝道?
于是宝玉出来,只有麝月、秋纹并几个小丫头随着。贾母因说:“袭人怎么不见?他如今也有些拿大了,单支使小女孩子出来。”王夫人忙起身,笑回道:“她娘前日没了,因有热孝,不便前头来。”贾母听了点头,又笑道:“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若是她还跟我,难道这会子也不在这里不成?皆因我们太宽了,有人使,不查这些,竟成了例了。”
凤姐只好替袭人和王夫人找补,说宝玉一会回去屋里也要有人准备好铺盖热茶,正好让袭人留下照顾屋里,贾母才同意了。
同时贾母想起鸳鸯的娘也死了,但是鸳鸯娘家远,所以她没放鸳鸯回去。
所以就让鸳鸯和袭人两个丧母奴才一起呆一呆,让她们自己彼此慰藉一下也就罢了。
贾母听说,点头道:“这还罢了。正好鸳鸯的娘前儿也死了,我想她老子娘都在南边,我也没叫她家去走走守孝,如今叫她两个一处作伴儿去。”
鸳鸯是什么人?贾母的左膀右臂,贾府第一大秘书,丫鬟里数一数二的顶尖人物。
贾母总说鸳鸯多好多重要,但再重要鸳鸯也只是奴才罢了,即使这样一个总被看重夸赞的奴才死了娘,因为她回家太远,会耽误主子的事,也就不被允许了。
所以袭人能回家,在别人眼里真的是受了大恩典了,可实际上在贾府人眼中,也不过是小事一桩,但不允许她耽误照顾主子的工作。
封建社会把人异化成死物,但人非草木,就算是奴隶,也是有亲人,有感情的。
这一段写了鸳鸯和袭人的对话,令人十分心酸。鸳鸯在贾府一向是精明能干的,处事果决的。除了被贾赦强娶以外, 她少有的脆弱,竟是羡慕袭人有能回家送终的好运。
宝玉只当她两个睡着了,才要进去,忽听鸳鸯叹了一声,说道:“可知天下事难定。论理,你单身在这里,父母在外头,每年他们东去西来,没个定准,想来你是再不能送终的了,偏生今年就死在这里,你倒出去送了终。”袭人道:“正是。我也想不到能够看父母回首。太太又赏了四十两银子,这倒也算养我一场,我也不敢妄想了。”
元春只能半夜回家的原因也是如此。
她要回家,首先是她爹贾政上本求恩典,就像袭人的哥哥跟王夫人求恩典一样。皇帝恩准了,她才能出来,元宵是团圆夜,所以准的时间也是元宵。
于是贾政方择日题本。本上之日,奉朱批准奏:次年正月十五上元之日,恩准贾妃省亲。贾府领了此恩旨,益发昼夜不闲,年也不曾好生过得。
但正因为是元宵,所以元春白天根本出不来,因为她有做为妃子的本职工作要提前做完。来贾府通知的太监说:
正等得不耐烦,忽一太监骑大马而来,贾母忙接入,问其消息。太监道:“早多着呢!未初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大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戌初才起身呢。”
元春不值得皇室为她打乱传统的元宵活动,所以她下午 13 到 15 点要吃皇宫的晚膳,吃完还要拜佛,17 到 19 点还要赴宴看灯,结束完了才能请旨出门。
她晚上 7 点才开始出门,到家自然天更黑了。
作者设置得很绝的是,元春半夜回家省亲是元宵夜,袭人被贾母骂拿大,也是在贾府的元宵夜宴。
在贾母眼里,就算是一直兢兢业业的袭人也没有资格在主子面前论“孝”。
可是她的宝贝孙女人生仅有一次的省亲,对贾府而言是掏空家底建大观园就是为了接驾娘娘的大事,在皇家眼里也不过是一件微末不足道的小事罢了,远不如皇宫的元宵重要。
皇家不在意元春能在家呆多久。
贾府也不在意袭人穿戴华丽回去奔丧合不合适。
不过呢,凤姐终究还是比皇室有人情的,起码没有让袭人大晚上回去一下又急着回来。如果袭人妈真的不行了,她允许袭人在花家过夜,只是要注意回避。
说着,又嘱咐袭人道:“你娘若好了就罢;若不中用了,只管住下,打发人来回我,我再另打发人给你送铺盖去。可别使人家的铺盖和梳头的家伙。”
而元春只有办完了皇宫里的正事,才能在半夜回家那么一趟,天没亮(丑时三刻),又被催着回去了。
就是说元春凌晨 2 点 45 就走了,哪怕七点多到了贾府,她满打满算跟自己的家人也才呆了 7 个小时。(谢谢评论指正,修改了丑正三刻的时间)
众人谢恩已毕,执事太监启道:“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贾妃听了,不由的满眼又滚下泪来。却又勉强堆笑,拉住贾母、王夫人的手,紧紧的不忍释放,再四叮咛:“不须挂念,好生自养。如今天恩浩荡,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见面是尽有的,何必伤惨。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
元春还幻想着明年皇帝还能开恩,但其实这波妃子省亲不过是皇家的一次孝道作秀活动罢了,她再没能回过家。
来源:知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