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古代用贝壳做货币,为什么穷人不多捡一些贝壳,让自己变得富有?

古代用贝壳做货币,为什么穷人不多捡一些贝壳,让自己变得富有?

作者 / 万物杂志

或许你也听说过,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曾经使用过贝壳作为货币。那么是不是假如我们穿越回几千年前,捧着一把蚬子扇贝蛤蜊,就能成为那个时代的富翁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回顾一下贝壳作为货币的经历。在其中不仅包含了人类对于世界的探索,也是一段充满传奇的全球历史。

最早的中国

宅兹中国是“中国”这个词汇在历史上的首次出现,这是记录在一具名为“何尊”的青铜器上的铭文,而这背后其实有关一次封赏:

西周初年,周成王召见了一些宗室贵族并进行了赏赐,其中就有何尊的主人“何”,赏赐中最重要的就是有30 朋贝壳,这让何觉得意义重大,因此专门铸造了礼器进行纪念,这也在无意中留下了“最早的中国”。

何尊及其上面的铭文,点击可寻找最早的“中国”。“朋”字最早为贝壳的计量单位,后延伸为关系亲密的人。关于“一朋”到底有多少只贝壳,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图片来源:wikipedia.org

当时的“中国”,主要指的是今天河南洛阳的洛邑地区,但是这些赏赐给贵族的贝壳,却并非当地江河中的软体生物外壳,而是远在太平洋或印度洋出产的海贝。“物以稀为贵”,正是因为当时在中原地区获取这些贝壳难度极大,海贝才作为贵重的礼物被进行赏赐。这些海贝,主要有两种,分别是货贝和环纹货贝。货贝(Monetaria moneta)又称黄宝螺或白贝齿,它的颜色主要是淡黄色,开口处有明显的齿状结构;环纹货贝Monetaria annulus)的颜色和大小都与货贝相似,最大区别是背部有一道黄橙色的环纹。

货贝及环纹货贝(图片来源:wikipedia.org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这两种贝壳因为小巧玲珑又坚固鲜艳,因此成为了热带沿海地区居民的装饰品。随着物质的丰富,海贝大小适中、便于携带、容易计数等特点,让这些贝壳逐渐作为交换的媒介成为了一般等价物,起到了货币的作用。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有“农工商交易之路通, 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的记载。

不仅如此,在上古时期人类没有能力去仿造货贝,所以这些贝壳还天然防伪。甚至比起金属货币,货贝无需进行开矿、加工、铸造等流程,因此是当时最适合作为交换的天然物品。在我国的二里头、马家窑、殷墟、三星堆等遗址都出土了大量的货贝。

三星堆祭祀坑中之前发现过数千枚海贝,这证实了 3000 年前的西南地区就有繁盛的对外贸易(图片来源:网络)

商代晚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易范围不断地扩大,我国北方地区因不易获得足够多的货贝。此时出现了用各种材料仿制贝壳的方法,如陶、石、骨、玉、铜、金等,其中铜仿贝的发明是中国金属铸币的开始。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开始铸造本国的金属货币。但位于南方的楚国最为特别,其形体呈面凸背平的椭圆锭形,与其他国家的货币形状相差甚远。这就是仿制贝壳形状的蚁鼻钱了。

蚁鼻钱,又名鬼脸钱。钱币的正面有阴文,下端有孔(图片来源:网络)

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下令废除原各国的旧币,贝壳作为货币的历史也就逐渐被人淡忘。不过它却通过汉字的沿袭留在了中华文明的基因里,贝字旁(贝部)的汉字很多都与财富或货币有关:财、货、贵、贱、贩、赠……更不用提特别珍贵的东西,依然叫做宝贝

“贝”字的演化(图片来源:cambridge.org

货贝的世界

不过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地方却极为特殊:在一千多年后这里又重新将贝壳作为了货贝,这就是云南地区。从秦汉将云南纳入中央政权统治范围以后,古滇国的贝币迅速消失。但到了公元 9 世纪左右,云南地区的南诏政权及随后的大理国却又开始重新以贝为钱。甚至在 13 世纪马可·波罗的游记中,还记载了西南各邦用海贝交易盐、茶、丝绸等物资。

其中的原因,除了由于战乱导致云南与中原政权被切断之外,还因为云南处在中华文明圈和印度文明圈的交界地带。而印度洋沿岸的国家,长久以来都是用货贝作为钱币,所以云南本地的政权又重新接受了贝币。

出土于云南的七牛虎耳青铜贮贝器。云南使用贝币的历史,最晚延续到了清朝初年(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云南的货贝,很多都出自马尔代夫,在今天这里是一个以旅游闻名的岛国。而在古代,马尔代夫却是货贝最主要的产地之一,堪称贝币世界的“中央银行”。由于马尔代夫处于印度洋的战略要地,非洲与印度和东亚的海上贸易都会途经于此。

商人们起初在这里进行贸易,都是以物易物。当回程时为了保证船只的平稳,往往需要填充一些压舱物,也就是让船只保持一定的载重避免被风浪颠覆。而马尔代夫盛产的货贝,就成为最理想的压舱物了。当这些海贝被运回国,慢慢就在各地都变成了货币。

1845 年的一幅插画,显示阿拉伯商人正在用货贝进行交易(图片来源:wikipedia.org

从西非的沿海地区,到中东的阿拉伯半岛南部,再到南亚和东南亚的孟加拉和缅甸等地区,甚至到了我国的云南。货贝一直都是当地最主要的货币形式,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全球性货币

玄奘法师取经路线图。根据玄奘法师口述的《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在中天竺国(今印度中部地区),因为靠近印度洋,当地“以贝齿为货”(图片来源:网络)

除此之外,在太平洋的诸岛和北美洲,当地原住民也都建立了相对独立的贝壳货币体系。使用贝壳作为货币还有一个好处,由于每年捕捞的贝壳数量基本固定,所以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风险较小,物品和贝壳之间的兑换比例也可以保持相对稳定。

在长达上千年的时间里,相距千山万水,人种、文化、宗教信仰、政治制度也是千差万别的诸多区域,却同时将贝壳用作货币,构成了一个奇妙的贝币世界

19 世纪左右以货贝作为货币的分布图(图片来源:themarginalian.org

货贝的退却

公元 1405 年,郑和开启了自己的第一次下西洋,随行的官员马欢将旅程中的所见所闻写成了游记《瀛涯胜览》,其中也包含在马尔代夫如何处理货贝及东南亚各国使用货贝的情况,留下了珍贵的资料:“海貝八(音‘葩’)彼人积采如山,奄烂内肉,转卖暹逻、榜葛剌国,当钱使用。”(马尔代夫当地人将捕获的海贝堆积如山,让贝肉腐烂之后收集贝壳,再贩卖到其他国家当作货币。)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船队曾多次抵达马尔代夫,因此马欢在自己的书中对当地货贝的开采和使用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图片来源:wikipedia.org

而就在郑和下西洋大约半个世纪后,葡萄牙冒险家瓦斯科·达伽马抵达了印度洋,这也间接宣告了贝壳作为货币的时代即将结束。欧洲商人起初也接受用贝壳进行交换,这也打破了原有货贝交易的平衡。

他们把马尔代夫的货贝运到西非交换黑奴,再将黑奴运到美洲。到了 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初,废奴运动的兴起令奴隶贸易走向衰落。西非对海贝需求量的下降,使海贝贸易出现了严重衰落,贝币随之大幅贬值。

西非国家加纳发行的货币,上面的图案正是货贝(图片来源:reddit.com

根据记载,1 卢比(印度货币单位)在 1833 年可以换 6500 枚海贝,几年之后就贬值成 9000 到 10000 枚海贝。海贝的贬值造成了地方上的严重贫困和一系列社会矛盾。

而且由于货贝无法在欧洲流通,外加货贝在搜集、清点、运输、储藏和使用等过程中需要的劳动力远远超过了金属货币,货贝就在各地纷纷卸下了货币的角色。不过直到 20 世纪初,在英属乌干达依然可以用货贝进行交税。

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欧洲殖民权力的不断扩张和巩固,曾经被誉为“金钱群岛”的马尔代夫,不仅逐渐失去了贸易的主导权,最终也丧失了主权,沦为了殖民地。贝壳货币,也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马尔代夫首都马累,今天的马尔代夫是全球闻名的旅游胜地。但当地也正在遭受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威胁(图片来源:wikipedia.org

从贝壳,到金属,再到纸币,直到今天的电子货币。对于货币的选择包含了人类对于资源的态度,也孕育着不断的创新和智慧。而这些曾经经过无数次交换,游历过无数地方的货贝,如今都安安静静的躺在博物馆中,被后人讲述属于它的传奇

来源:知乎日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96318/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