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金融女民工:上周群里不是在讨论孩子走艺术路线,花高价请名师的门门道道嘛。
当时评论区里其实很多朋友都点出了这里面的套路,就是,之所以要花高价请这些名师,往往是因为,这些名师,就是将来孩子报考的目标院校的评委。不是说你交了钱就一定能上(评论区也有说一定能上的,但至少概率大大提高),但如果不交这个钱,那大概率就上不了。这笔培训费,就相当于是投名状。
我突然就想起一个很久之前看的纪录片。
坐标上海,有个全职妈妈,普通家庭的女孩,但是嫁了有钱人之后就当了全职妈妈,为了证明自己在婆家的价值,她就疯批一样鸡娃,因为发现女儿是学渣,就给女儿规划了一条拉小提琴的艺术路线,目标是冲击上海音乐附中。就是我上周那条微博案例中的学校。
当时视频里着重强调的是这个妈妈鸡娃的疯狂和孩子的自身努力,什么打断了24根执教棒,什么长期陪练让妈妈也有了极高的音准,什么夫妻俩因此经常争执啥的,什么孩子每天练习八九个小时的琴啥的。反正本来是一部全家齐心鸡娃的励志大片。
但是,视频中被一笔带过的是,他们还给孩子请了两位名师,课时费4位数起,包括上海交响乐团的首席。
视频的最后是孩子终于通过了复试,考上了理想中的学校。
应该很多人看过这个视频,结合上周的讨论,大家发现没,整个过程中,全家的努力是一方面,而斥巨资请名师,是事情的另一方面,且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只不过,最重要的一方面,被有意轻描淡写了。
这个纪录片,初衷是想告诉我们“比你有钱的人还比你更努力,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人生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现在回头看,却只证明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这个妈妈有神经病,第二件事是爸爸家的钱,真的很有用。
有一种远古的记忆复苏后,回旋镖飘啊飘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