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永远不要低估吃货为了一口吃的能有多拼

@西门大妈:我刚认识我老公的时候,就发现他酷爱吃鱼,已经到了天天要吃的地步,然后我就开玩笑说,你这样的在英国可是刺头。他不太理解啥意思,其实是因为英语中有一句“I eat no fish”的俗语。这话表面上看是“我不吃鱼”,实际上指的是“我忠于国家”“我诚实可靠”的意思。

为啥不吃鱼就诚实可靠了?吃鱼就偷奸耍滑?其实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和佛教、伊斯兰教一样,天主教也有“斋戒”的说法。斋戒分为两种,每年“圣灰仪式”后开始的“大斋”一天只让吃一顿饱饭,另外两顿不让吃饱,其实就是节食,也不让吃零食。而对于虔诚的天主教徒来说,每周五都必须“小斋”。

天主教的斋戒和佛教有一点像,就是不能吃肉,但是这个“肉”的理解和我们中国人理解的不一样。在天主教徒看来,只有血是热的大型哺乳动物和禽类,比如猪牛羊鸡鸭鹅这种,才配叫做“肉”。所以按照这个标准,鱼虾蟹都不算“肉”,自然斋戒也就可以吃了。甚至有人钻了神学的空子,据说几个月之内的兔子不算肉,也可以吃….

人跟人不平等,动物和动物也不平等啊…

由于鱼显然捕捞更容易,可食用部分更多一些,所以虔诚的天主教家庭一般周五吃鱼的多。

后来伊丽莎白一世她爹亨利八世不是为了离婚娶新媳妇,跟天主教廷决裂了吗?就自封为教主,算是成立了圣公会,也就是英国国教。后来玛丽一世翻了一次烙饼,王位到伊丽莎白一世手里,英国又成了新教国家,和天主教会拜拜。为了表示“我们不一样!不一样!”,英国国教规定,周五也可以吃肉,直接藐视天主教会的斋戒令。

所以这时候如果有英国人在周五不吃鱼,那就说明是和政府保持一致的爱国者,自然诚实可靠了。而如果周五吃鱼,也就是“eat fish on Friday”,那就是天主教余孽,二五仔,考公通不过政审的那种。后来“eat no fish on Friday”直接缩减为“eat no fish”…

鱼:要么吃要么编排我,MMP

@蘸盐:犹太教饮食相关的法典《Kashrut》就已经规定“鱼肉不是肉”了。天主教斋日不吃肉的规定带动了中世纪西北欧的腌青鱼产业,英国和荷兰在北海渔场捞的青鱼腌了之后畅销全欧洲,奠定了这些国家步入资本主义的第一桶金(规模小一些的汉萨同盟城市和丹麦也从青鱼贸易中赚了不少钱)。然后河狸不是生活在水里嘛,北美的魁北克主教在17世纪宣布河狸肉是鱼肉,周五吃它不破戒。南美的耶稣会也在18世纪规定“水豚也是鱼”。然后梵蒂冈无奈接受了这俩规定。所以永远不要低估吃货为了一口吃的能有多拼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