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金庸的绝世高手教徒弟,为啥都拉垮?

文/六神磊磊

有个问题我是好多年都没太想明白的。

金庸武侠有个现象,叫“好老师困境”,绝顶高手都不会带徒弟,教出来弟子都特别平庸。

王重阳武功天下第一,全真派却“一代不如一代”,从实验班变成普通班,再变成赞助班,最后徒弟都活像是交钱进来的。

郭靖黄蓉,这么强的组合,却教出来大武小武郭芙这个惊世三人组,被霍都王子称为“黄帮主好精妙的棒法,好脓包的徒弟”。郭芙更是资本之外的能力等于零。

还有丘处机,好歹是全真七子武功第一,却教出来个杨康,除了生孩子的命中率,别的无一可取。

对于这个问题我一直想不太明白,直到最近两年才慢慢悟出了点门道。其中第一就是,越是天才,往往越不懂得普通人的痛苦。

绝世高手,都是某种意义上的天才。他们很难理解普通人的难处。

最近一个热搜说,韦神的课经常到最后只有三四个人听,别的都劝退了。还看了一个报道,说马龙当不了教练,他有厌蠢症。

最搞笑的是篮球明星孙悦的采访,说王治郅当不了主教练,他觉得很简单的技术,别人要学一辈子。有一次王治郅带队去南昌打客场比赛,叫了一次暂停,跟那帮小队员说:这球不难,一晃一转一拽就进去了。

如果我是那队员,我当场就得疯。他不知道这几下子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会。

回想黄蓉,其实她当老师已经很有耐心了,但她大概永远理解不了郭芙、大小武会卡在什么地方,哪怕想指导都指导不来。好比鱼教不会人怎么在水里呼吸,天生就会的事怎么教?

教育,是最需要真正的共情的,很多天才恰恰无法做到这种共情。

发现没,特别优秀的人往往还有个特点,爱直接给结果,却不给出思考过程。

黄蓉教瑛姑做数学题,直接喊了一个答案“五”,瑛姑血压直接飙升,苦算了好一会,才算出是“五”。第二题黄蓉又直接喊了一个“三百二十四”,刘瑛姑苦思冥想,“布算良久,约一盏茶时分,方始算出,果然是三百二十四”。

这对瑛姑的算术一点帮助都没有,反而导致她气怒交集,直接破防,后来干脆放弃数学。

很多时候,结果是最没意义的,真正有价值的是思考的过程。这才是能举一反三的东西。好比学写论文,资料本身并不重要,学会怎么找资料才最重要。

但顶级天才偏偏不耐烦、也不善于给出思考过程。他们的本事更多体现在摧毁信心上,而不是建立信心上。

而且他们还不耐烦倾听。但凡成功者,都是喜欢输出多于喜欢倾听的,成天爱叨逼叨,却厌烦听别人。在他们看来,旁人的感悟一无可取,乏味无聊,无足轻重。

但问题是,好老师多半得是注意倾听的,这就强天才之所难了。你觉得黄蓉会有耐心听刘瑛姑讲学习心得吗。

还有一点,超级成功者往往是超级经验主义者。他们迷恋自己的成功经验,不承认每个人的差别,不肯因材施教。

孔子成为一个伟大教育家,是因为因材施教。《论语》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子路问孔子:“听到一件正确的事就马上去做吗?”孔子说:必须征求父亲和兄长的意见。冉有也问:“听到一件正确的事就马上去做吗?”孔子说:“对,马上就去做。”

同一个问题,答案却不同,因为子路为人热血躁动,孔子就让他稳慎;冉有做事比较迟疑,孔子就让他学会果断有主见。

可惜金庸笔下绝大多数超级成功者都不是孔子。他们一路走来,取得了巨大成功,就想当然觉得只有自己走的路最正确,是人间正道,别的都是歪门邪道。

比如郭靖,他是靠着勤学苦练玩命卷出来的,所以教徒弟一味强调勤学苦练,少想多做。柯镇恶怎么教自己的,自己就怎么教徒弟。

可是这一套拿来教杨过,恰恰会不适合。如果郭靖手把手教杨过,多半就教废了。要么郭靖被气死,要么杨过被打死。

杨过一定要小龙女教,他必须要情绪价值,要感情上充分尊重,情绪上充分理解,思想上充分放飞,审美上充分满足的老师才行。

杨过长大后,有一段时间特听黄蓉的话,因为突然发现黄蓉很美,并且给自己情绪价值。郭靖就不可能理解:啥叫情绪价值?我大师父从来就不给我情绪价值!

这就是金庸笔下的“死亡四局限”:一、重结果,轻过程;二、重输出,不倾听;三,重经验,轻个性。老师越优秀,学生越拉垮。

来源:六神磊磊读金庸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