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马斯克大败局,开始了?

马斯克大败局,开始了?

最近在欧美各国搞得如火如荼的 “反特斯拉运动”,最终还是发展出了魔法对轰的局面。

3 月 12 日早上,五辆崭新的特斯拉在白宫南草坪车道上一字排开,特朗普与他的亲密战友马斯克在镜头前寒暄一番后,双双坐进了一辆红色的 Model S,一场魔幻的新闻发布会就这么开始了。

车外,是媒体不断抛出有关股市、关税、俄乌战争的采访问题;车内,则是全球首富在向美国总统介绍着这款车型的基本操控、零百加速、售价等等,而背后那幢显眼的白色建筑则在时刻提醒着全世界,眼前这一幕有多欢乐……

遗憾的是,懂王到最后也没能帮家人们把特斯拉的 “价格打下来”,反倒还自己掏出 8 万美元拿下这辆全新的 Model S,一遍付款一边嘴里还在念叨着什么 “我爱特斯拉”、“我不要折扣”……

两位政商界大佬联袂演出的这出大戏引发了美国媒体热议,批评者们担心神圣的白宫会受到邪恶的商业侵蚀,连带着这片土地一贯高尚的道德品质也会被拉到谷底。

华尔街忠诚的金钱教徒则用实际行动给出了自己的回应,在白宫卖车直播秀节目效果刺激下,特斯拉当日股价回涨超过 7%,尽管与去年 12 月历史高位相比仍有亿点差距,但这波利好也算是挽回了部分投资者的信心。

不过,相比起挽救蒸发掉的区区几千亿市值,特朗普和马斯克这次费尽心思整活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对当下美国乃至欧洲各国抵制特斯拉的浪潮来一次公开、严肃的回应,甚至不惜以 “白宫卖车” 这样的戏码来发起魔法对轰。

01 泼脏水起效了吗?

在这轮表演前,特朗普已经预先发帖表明过心迹:一龙这头忙着投身 MAGA 运动建设祖国,反对派们那头却鼓动全社会抵制特斯拉,这样的行为实在令人不齿!

而在白宫提车当日,特朗普放出狠话,表示今后所有攻击特斯拉汽车、门店、充电设施的行为,都将会被认定成 “国内恐怖主义”,被抓到的人将会 “经历地狱般的折磨”……

能让特朗普如此上心、马斯克那么动容,那是因为当下特斯拉在欧美各国的处境确实有点糟。

3 月 3 日,法国南部城市图卢兹,一家特斯拉展厅遭遇纵火袭击,12 辆展车被毁;

3 月 5 日,德国格伦海德,特斯拉超级工厂附近的电网被恶意毁坏,特斯拉被迫暂停该厂的生产活动;

在英国,人们高挂讽刺马斯克的标语试图唤醒民众对特斯拉的反感……

而在美国本土,反特斯拉运动已经融入当地人民的日常,根据统计,仅仅上周末美国各州就发生了 72 起针对特斯拉的抗议活动,不少打着 “和平” 旗号的集会,最终都演变成了暴力事件,纵火烧毁特斯拉超充站、破坏特斯拉门店、随机攻击路边特斯拉车辆这类事件如今在美国已经是屡见不鲜。

Tesla Takedown 的抗议活动集中在美国本土

所有这些行动汇聚起来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通过伤害特斯拉来打击马斯克的政治气焰。在 Tesla Takedown 网站中,组织者公开呼吁民众卖车、卖股票,在街头上,抗议者手举 “开特斯拉就是支持纳粹” 的牌子来污染特斯拉的品牌形象……

马斯克的站台者表示,这是因为马斯克的政治改革动了某些人的蛋糕,所以才被有组织地安排报复,这么说也有一定依据,在过去几个月,马斯克带领他的 DOGE 军团在联邦政府内部开启一轮全方位的 “降本增效” 行动,10 万名公务员连夜下岗,大量意义不明的财政预算被逐一砍掉,不满的声音早就已经在本土聚集。

但仅仅如此,真的能够惹起这么大的民愤吗?

事实上,早在特朗普确认当选新一届美国总统之后,他身后的男人马斯克已经开始暴露自己在政治领域指点江山的野心。

在英国,马斯克不仅多次公开抨击英国首相斯塔默打击儿童诱骗性侵犯罪团伙的力度不足,还表示 “工党需要新领导人”,呼吁英国国王查尔斯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

在德国,马斯克公开支持 “德国选择党”(AfD),这是一个具有极端右翼民粹主义色彩的政党,倡导反欧元、反移民、反欧洲一体化等思想,然而马斯克却表示 “只有 AfD 才能救德国”、还强烈建议德国人民在新一届的联邦议院选举给 AfD 投票。

无底线干涉他国内政,欧洲人一直在积攒着对马斯克的不满。

而当时间来到一月份特朗普总统就职礼时,在一声声 “一龙!一龙!一龙!” 的欢呼声中,马斯克没能抑制内心的激动,咬牙、捂胸、抬臂…… 零帧起手用一套元首敬礼给了世界人民一波小小的震撼。

没有人知道,马斯克为什么会在这么一个万众瞩目的场合里做出这么一个意义过于明确的动作,或许是喜悦、或许是宣泄,也可能只是单纯的中二病发作,不管目的是什么,看样子马斯克本人确实是爽了一把,或许这就是豪赌 2.5 亿美元换来的极致快感。

这一刻,看着台上这个以 “影子总统” 身份站上权力之巅的男人,人们似乎回想起 80 多年的恐怖,大家开始真正地担心起来,一个拥有近乎无限财富、权力和网络影响力的人,到底会干出什么事?

这种天然的担忧,给了反对派们 “反击” 的机会,针对这位没有民意基础的新晋政治领袖,反对派们开始动用一切方法进行元首式捆绑,很快马斯克的形象就从曾经的 “人类之光” 变成 “邪恶首富”,而驾驶特斯拉则成为了某种支持 “纳粹” 的行为。

这样的爱国爱民主反独裁的思潮开始在欧美各国发酵,高高在上马斯克不在乎虫子的恐惧,于是人们把对极权的厌恶、对邪恶领袖的不满倾注在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上,比如特斯拉汽车、再比如充电桩,于是在有组织的煽动下,欧美各地开始出现一道道打砸抢烧的 “美丽风景线”。

只苦了一众用真金白银支持过马斯克的消费者,为了躲开 U 型锁和民众的审判,不得不爆改自己的特斯拉,才获得了短暂的呼吸权。

02 特斯拉的增长困境

没有人知道这场由政治斗争引发的反特斯拉风暴什么时候才会停下来,但至少马斯克本人似乎打算一条黑路走到底,因为就在白宫汽车秀上演不久后,马斯克表示要再掏出一个亿美元支持好哥们特朗普的政治活动。

全球首富的权力游戏似乎才刚要开始,而他背后的科技商业帝国却正因为掌舵人深度介入政治无暇分身管理,正变得前所未有地脆弱,首当其冲的依然是特斯拉。

进入 2025 年,特斯拉的增长问题远不是几辆被烧坏的展车可以概括的。

特斯拉去年交付了 179 万辆车,同比下降 1.1%,不仅未能兑现马斯克在三季度财报会上预期的 181 万辆目标,更是特斯拉自 2015 年来首次年销量下滑。

这只是一个开始。

Evercore 分析师克里斯・麦克纳利上周三发表报告,将特斯拉今年全年交付量预期从 188 万辆下调至 175 万辆;而在更早之前,瑞银分析师约瑟夫・斯帕克更是把最新的预测数字下调至 170 万辆,按照这个预测来算,特斯拉全球交付量将会迎来连续两年下滑。

今年一季度还没过去,特斯拉增长乏力的苗头已现。

过去两个月,当欧洲电动汽车整体销量同比大增 37% 的时候,特斯拉却迎来了全面下滑。1 月份,除了在英国稳住 18% 的跌幅外,在德国、法国、荷兰、挪威、瑞典、丹麦等多国特斯拉销量下滑均超过 40%,其中在西班牙销量跌幅更是高达 75%,只卖出了 269 辆新车。

进入 2 月份,情况未见好转,在有统计的法国、挪威、瑞典和丹麦,销量同比下滑幅度几近腰斩。

在美国,类似的情况也在发生,今年前两个月,特斯拉在全美的销量分别为 4.9 万辆和 4.2 万辆,同比分别下滑 10%、4.5%。

而在最关键的中国市场,受到国产新能源车进一步包围以及 Model Y 焕新版的产能调整,特斯拉同样遭遇了开年销量两连黑。其中,一月份特斯拉销量为 6.32 万辆,同比下滑 11.5%,二月份 3.06 万辆的销量同比下滑 49%,创下两年半以来新低。

事实上,无论是受抵制风波、竞争加剧还是产能调整影响,以上市场销量下滑都说明了一个事实,在全球 EV 规模扩张的当下,特斯拉已经不再是纯电动车领域的唯一真神。

曾经,购买特斯拉在某种程度上是购买一种理念,人们愿意为马斯克描绘的高度智能化的未来科技世界买单,而当那个象征着这种创新理念的男人开始沦为令人生厌的政客,特斯拉的一切问题开始被放大。

事实上特斯拉上一款主流车型 Model Y 已经是 2019 年 3 月的产物,在 2019 年完成了 S3XY 四大核心主流车型布局以后,特斯拉已经 6 年没有推出新的主流车型。

与此同时,全球新能源车已经完成了彻底变革,在欧洲,大众、宝马、雷诺等主流品牌摸索到纯电动车的发展方向并且在当地市场实现对特斯拉的销量反超,而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更是在上百个品牌的厮杀中,完成了一轮又一轮的迭代,活在包围圈中的特斯拉疲于应对。

然而,面对投资者和消费市场对于新廉价车型的呼声,马斯克似乎并不在意,从特斯拉倾注在完全自动驾驶技术 FSD 和人形机器人 Optimus 三大项的资源来看,马斯克押注的未来从来都不是一家普通的汽车销售公司。

然而如今实际的情况却却比较尴尬,当马斯克在政治领域倾注所有精力时,特斯拉的创新表现却远不如预期。

在去年 10 月 11 日的 Robotaxi 发布会上,马斯克满怀期待地向全世界公布了全新的 Cybercab、Robovan 以及新一代的 Optimus 机器人,试图通过展示特斯拉未来出行的愿景刺激投资者,然而资本市场对此并不买账,在发布会后特斯拉股价应声下挫超过 7%。

在全球纯电汽车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投资者开始厌倦 PPT 画饼这套伎俩,要扩充车型推动廉价车落地,还是继续押注未来技术突破,这些都需要掌舵人继续深度介入把控,然而此刻的马斯克却沉浸在 “影子总统” 的权力游戏中乐不思蜀。

当特斯拉在 2009 年推出 Model S 时,纯电汽车市场还是一片蛮荒,特斯拉用远超时代的产品开拓出一片新市场,造就了 “电动车只有特斯拉与其他” 的口碑神话,如今 16 年过去了,面对友商们逐渐缩窄的技术、价格包围圈,在关键 “守江山” 时刻遭遇灵魂人物缺位的特斯拉,离崩溃还有多久?

03 SpaceX 也出问题了

发生在特斯拉身上的增长困境并不是个例,马斯克科技帝国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SpaceX,最近也是坏消息连连。

当地时间 3 月 6 日,SpaceX 新一代重型火箭 “星舰” 进行了第八次试飞,在升空两分多钟后,火箭第一级 “超级重型” 助推器和第二级飞船成功分离,可没想到这一别便是永远。

这头助推器返回发射场,被发射塔上的机械臂 “夹住”,又一次实现在半空中 “捕获” 回收,那头第二级飞船开始在太空中失控旋转,最终爆炸。

类似的情况在今年 1 月份星舰的第七次试飞已经发生过,不少人对于天降流星那一幕应该印象深刻。

换句话说,在短短两个月内星链试飞两连爆,从技术层面看,这两次爆炸可能是由于发动机可靠性不足、热防护系统缺陷以及数据链脆弱性等方面的原因,但是显然 SpaceX 的工程师们并未能找出并解决这些问题。

相比起前七次试飞,这次试飞具有不一般的意义,因为这是星舰首次演练卫星部署任务,原定模拟发射四颗星链卫星,但最后却连太空点火测试都没完成。

NYT 发文表示,SpaceX “跌落神坛”

作为人类历史上体积最大的运载火箭,星舰背负了太多,150 吨近地轨道荷载量、助推器与飞船均可回收、33 个猎鹰引擎带来的超强推力,让星舰成为当下地球最有想象空间的重型火箭。

按照美国联合物理学会出版的《今日物理》说法,假设星舰真的能够成功,将会极大提升人类的太空能力,甚至整个天体物理学任务的制定过程都会发生质的改变。

从即将升级的星链 2.0 发射到 2026 年美国载人登月计划再到马斯克画下要在 15-20 年实现 “火星殖民” 的大饼,所有这些计划或者故事,都是建立在星舰能够稳定发射的基础上,但从目前星舰的试飞表现来看,别说载人航天了,少炸毁几座星链卫星就已经算成功。

快速发射快速试错的意义在于快速进步,而两次同样的失败意味着没有进步,不禁让人质疑去年十月份星舰第五次也是唯一一次实现飞船安全降落 + 助推器回收的试飞是否只是侥幸,甚至是 SpaceX 的研发能力出现了问题。

SpaceX 上一次公开融资是在 23 年初,一笔由安德森・霍洛维茨领投的 7.5 亿美元资金注入,彼时 SpaceX 的估值达到 1400 亿美元,而在去年 12 月,SpaceX 进行了新一轮内部股票回购计划,允许员工和现有股东通过公司安排的渠道,以每股 190 美元的价格出售手中的股票,这次调整推动 SpaceX 估值升高至 3500 亿美元,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独角兽之余,也在为下一轮融资争取了足够的话语权。

风投机构对 SpaceX 高估值的认可,除了复用火箭技术、低价高效运营模式外,更大的信心来源于马斯克不断为 SpaceX 描绘的未来前景,也就是殖民火星实现人类跨星球文明。

在这张终极大饼的加持下,SpaceX 拥有足够的底气进行频繁的试飞试错,可是问题是,当资本市场认可的马斯克从一名目标改变人类未来的理想主义者,变成一名平庸的政客时,这张大饼还画得动吗?

更致命的是,当马斯克星舰突围关键时刻还在为了政务疲于奔命时,SpaceX 的追赶者们已经在不断缩小与领头羊之间的技术或者规模差距。

例如 SpaceX 的老对手,由前首富贝索斯创办的蓝色起源,至今已经利用新谢泼德火箭实现多次载人太空旅游飞行,而公司历时十年研发的重型运载火箭新格伦号也在今年年初实现首飞,尽管一级推进器回收失败,但是二级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新格伦号实现首飞,帮助蓝色起源跻身美国能够将卫星送入轨道的精英企业行列,同时也为蓝色起源再次挑战 SpaceX 的市场主导地位铺平道路,据了解蓝色起源计划在 2025 年进行 6 到 8 次 “新格伦” 火箭发射,客户包括 NASA 和国防部等。

而在中国,自从 2014 年国务院发布指导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民营企业开始正式涉足火箭研制与发射,期间不仅诞生了蓝箭航天、星际荣耀和深蓝航天等一批超级奇兵,在商业发射设施方面也有了 0 到 1 的突破。

从 2019 年 7 月星际荣耀双曲线一号成功实施入轨发射实现我国民营航天零的突破,到去年 11 月底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开启我国航天商业发射场新纪元,中国的民营航天事业在短短数年之内迎来了爆发式发展,并且正在加速缩小与国际间的差距。

一方面要突破技术瓶颈,另一方面要应对竞争者的追赶,对于刚刚经历星舰两连炸、创始人形象两级反转的 SpaceX 来说,曾经要钱有钱,要故事有故事的状态,还能维持多久?

04 结语

回顾马斯克的创业史,从 Hyperloop 超级高铁、Neuralink 脑机技术再到 xAI、SpaceX 和特斯拉,所有这些一开始看上异想天开的故事,都是构筑在一个用科技改变人类未来的伟大愿景中。

也正因如此,在 10 年前马斯克的资产远没达到今天首富级别,就已经被媒体赋予了 “硅谷钢铁侠” 的称号,而这个称号也被大众所广泛接受,人们不介意他混乱的私生活,对于马斯克大部分商业项目的画饼行为视而不见。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马斯克就是世界期盼已久的能够用一己之力改变人类科技走向的商业领袖,消费者、投资者、风头机构都愿意为马斯克的故事买单,因为他们相信这也是为了自己的未来投资。

然而,当登上权力之巅的马部长用种种迷惑行为打破自身偶像崇拜的滤镜,当投资市场、消费者开始质疑 “人类科技之光” 的理念,当特斯拉、SpaceX 和 xAI 被不断追赶、超越时,一个建构在马斯克个人魅力之上的科技帝国,正在变得空前地脆弱。

一把把反特斯拉的 U 型锁在马斯克的商业版图中砸出一道不断扩大的裂缝,随之而来的则是世人似乎开始窥探到原来那位被神化已久的商业领袖,或许不过是一位 “平庸” 的政客。

来源:酷玩实验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98388/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