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边 Pro:我以前一度理解不了美国那边为啥大家读博的激情那么弱,后来知道他们已经经历过了我们当前这种情况。上世纪 80/90 年代,大学生供应太多,导致根本没有那么多岗位,而且美国那边私营为主,国家没义务解决就业,导致很多文科和理科博士去加油站工作作为过渡。一直到现在,美国博士找不到工作很正常,或者说找不到适合博士的工作很正常,博士当本科用。
那后来怎么解决的呢?
没解决,一方面大家不那么热衷学历了,另一方面美国人适应了找不到工作就去灵活就业的状态。其实大家上某书,就能看到,很多国内去美国读博的妹子,也不去上班,在家带娃顺便起号做自媒体。当然了,并没有说都就业难,CS 专业并不难。
如果没班上就去创造个班,就跟前些年提倡的 “万众创业” 似的。不出意外,这两年又要提这个口号了。
没办法的事,“自己是自己 xx 的第一责任人”,是此后最重要的社会理念,其实两亿灵活就业已经在被迫践行这一理念了。包括博士,明眼人都看出来已经极度过剩,只是还没形成社会共识罢了,现在才初步形成本科过剩的共识。
不仅年轻人,35 岁以后的中年人也得接受工作越来越难找的现实,甚至有博主已经建议大家别找了。所以每个人都得提前考虑到时候自己该做点啥,比如嘴皮子好的提前搞个号,动手能力强的哪怕做个乐高博主。啥特长都没可以考虑下做体力劳动,随着咱们国家跟发达国家的距离越来越近甚至超越,必然的结果就是体力劳动越来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