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科技对美出口占比高,OBM业务受美国关税政策冲击大,实际税负成本高达79%,但ODM业务因客户承担关税而影响较小。公司正积极游说,并致力于降低全球制造成本,开发适应高关税的新产品。
美国对全球钢铁产品征收25%关税,导致国内钢厂价格跳涨33%,直接推高巨星科技等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迫使其将部分生产转移至越南、中国等地以降低成本。
巨星科技通过利用232条款豁免,将原先被高额关税覆盖的商品重新归类,享受较低比例的统一标准,并优化供应链,转移部分产能至低成本国家,以应对美国贸易政策的不平衡。
美国制造业面临关税、物流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多重挑战,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削弱竞争力。巨星科技计划加快关闭美国工厂,以避免更大亏损。
越南市场供不应求,巨星科技已通知客户不会降价。全球产能有限,无法找到替代产能,预计越南市场价格将保持稳定,订单已排至2026年。
美国房屋维修维护需求持续增长,人们更多DIY而非大宗消费,这对巨星科技等ODM厂商有利。公司具备强大的低单价新产品研发能力,有望进入电动工具和小家电等新领域。
巨星科技认为当前形势机遇大于挑战,将从出口企业转型为全球化生产、制造、销售和研发公司。公司不会在墨西哥或美国建厂,将增加泰国工厂的产能。
Q&A
Q:巨星科技如何看待美国最新的对等关税政策?A:美国所谓的对等关税政策实际上是单纯的贸易保护主义。其本质是要求各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归零,但在现代经济环境下,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实现。制造国、消费国和资源国之间的分类非常清晰,任何国家都无法回到自我贸易时代。因此,这一政策最终可能导致美国经济霸权的衰退,而非制造业回流美国。
Q:这一关税政策对巨星科技有何影响?A:巨星科技2024年整体收入规模约为20亿美元,其中对美出口占比65%至70%,大约13至14亿美元。中国制造部分约为6亿美元,包括3亿美元自有品牌(OBM)和3亿美元代工(ODM)。对于ODM业务,关税由客户承担,因此不会受到新关税政策影响。然而,OBM业务将面临较大挑战,因为公司需向美国政府缴纳高额关税。目前,中国相关产品实际税负成本为79%,这使得制造业难以承受。
Q:越南等其他国家在此轮关税调整中的情况如何?A:越南此前享受零关税待遇,但此次被征收46%的高额关税,使得中越之间的关税差从45个百分点降至33%。尽管如此,越南制造仍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特别是在电子产品领域,如三星和苹果。预计越南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取消EPA额外关税。此外,泰国和柬埔寨也被加征了高达49%的关税。
Q:巨星科技将采取哪些措施应对新的高额关税?A:公司高级副总裁正在与美国最大的零售商进行VP级别会议,共同决定启动游说活动,以说明全球无差别打击带来的影响。同时,公司将致力于降低全球制造成本,并开发适应高关税情况下的新产品。由于工具行业终端售价与制造成本价差较大(约300%),终端价格只需上涨10%至15%即可覆盖新一轮45%的平均全球主流工具生产国家所受影响。如果涨幅更高,还可能带来额外利润。
Q:美国对全球钢铁产品征收关税的影响是什么?A:美国对全球钢铁产品征收25%的关税,直接导致美国国内钢厂价格跳涨33%。这一政策在实施后的第二天就传导至所有制造业企业,导致生产成本迅速上升。例如,我们的A产品在2024年底的生产成本为11.942美元,而在2025年第一季度,由于关税影响,生产成本进一步上涨到13.034美元,涨幅达到9.14%。这种情况迫使企业将生产从美国转移到越南、中国或其他国家,以降低成本。此外,美国制造业的隐性成本,如设备维修、模具开模等,也显著增加了整体生产费用,使得美国制造业难以维持竞争力。
Q:232条款豁免对企业税负率的影响是什么?A:根据232条款豁免,美国对部分产品如钢铝制品、汽车及零部件、药品、半导体、木材和能源产品等征收25%的关税。尽管这些关税看似高昂,但与之前某些产品被征收更高比例的关税相比(例如46%),实际上通过适用232条款豁免,可以显著降低整体税负率。例如,之前被征收20%关税的钢铝制品,现在适用25%的统一标准后,反而降低了整体税负。这种策略已得到美国海关认可,使得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利用现有规则来减少整体成本。
Q:美国加征关税如何影响其本土制造业?A:美国加征关税虽然旨在保护本土制造业,但实际效果却是增加了本土制造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削弱其竞争力。以我们的A产品为例,在2018年之前,其生产成本为8.237美元,而终端销售价约为19.9美元。然而,到2024年底,该产品的生产成本已上涨至11.942美元,而终端销售价仅上涨20%,毛利大幅下降。再加上管理费用也有20%以上的涨幅,使得该产品毛利从40%降至不到20%。这种情况下,加征关税不仅未能促进本土制造回流,反而导致更多企业将生产转移到海外,以规避高昂的生产和管理费用。
Q:企业如何应对美国现行贸易政策的不平衡?A:面对美国现行贸易政策的不平衡,企业需要灵活运用现有规则来优化自身利益。例如,通过利用232条款豁免,将原先被高额关税覆盖的商品重新归类,从而享受较低比例(25%)的统一标准。此外,还需密切关注政策更新,并及时调整策略,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整体运营成本。同时,通过优化供应链,将部分产能转移至越南、中国等低成本国家,也是应对高额进口关税和国内隐性费用的一种有效手段。
Q:当前美国制造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A:美国制造业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关税、物流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一个在中国制造的产品为例,其生产成本约为四美元,运到美国后加上79%的关税和运费,总成本大约为九美元,仍比在美国生产的12美元便宜30%。然而,加征关税导致整体制造成本迅速上升,使得维持美国工厂变得更加困难。因此,我们计划加快关闭美国工厂,以避免更大的亏损。此外,高利率和关税对消费产生抑制作用,使得市场进入平滑期,但不会衰退。
Q:越南市场是否会受到影响?A:越南市场目前供不应求,我们已经通知所有客户不会降价。全球产能有限,无法找到替代产能,因此越南市场价格将保持稳定。
Q: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如何?A:从过去20年的数据来看,美国市场规模从2008年的150亿美元增长到现在的500亿美元。2018-2019年贸易战期间,由于高利率和关税影响,市场进入平台期。2021-2022年高通胀带来订单减少,但行业整体并未下滑。目前预计2025年行业将进入平滑期,不会衰退。在这种环境下,美国房屋维修维护需求持续增长,人们更多DIY而非大宗消费,这对ODM厂商有利,因为品牌商受冲击更大。
Q:公司如何应对当前形势?A:我们认为当前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首先,美国房屋维修维护需求持续增长,人们更多DIY而非大宗消费,这对ODM厂商有利。其次,我们具备强大的低单价新产品研发能力,相对于竞争对手具有明显优势。在这一轮通胀和消费降级中,我们有可能进入一些原本难以涉足的新产品领域,如电动工具和小家电产品。因此,公司将从出口企业转型为全球化生产、制造、销售和研发公司。
Q:行业内其他公司的涨价预期如何?公司自身涨价计划是什么?A:行业内其他公司预计将在2025年第三季度开始终端涨价。然而,由于新的情况发生,大型商超即将更新价格牌,从明天开始涨价,本周内就会看到价格盘的大规模更新,美国高通胀即将到来。对于我们公司而言,由于东南亚供不应求且未涨价,因此也不会跌价。目前确定的是美国价格会上升且销量下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供应链分布,以获取相对较大的市场份额。在此过程中,美国进口商受损最大,而我们则视其为机遇大于挑战的格局。
Q:针对当前突发变化,公司在产能调整方面有何计划?是否会考虑在墨西哥或美国建厂?A:目前来看,我们并不会在墨西哥或美国建厂。尽管墨西哥此次未被加征关税,但其生产成本仍然较高,且贸易保护政策使得生产成本上升速度快于中国。具体而言,墨西哥对中国钢铁制品征收50%的关税,这使得在墨西哥建厂无法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此外,美国的生产成本更是高达300%以上,因此短期内我们不会选择在美国本土建厂。
Q:美国公司去年(2024年)计提的减值今年(2025年)是否会继续计提?A:去年(2024年)我们已经考虑了加征关税的影响,并相应减少了产能和关闭工厂。因此,今年(2025年)预计不会再有额外的商誉减值计提。不过,具体情况还需等到今年四季度才能确定,但目前来看不太可能需要额外计提。
Q:全球范围内有哪些国家适合作为新的生产基地?A:我们正在统计全球各国的生产制造成本。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中国制造成本为100,越南为110,柬埔寨和泰国分别为109和112-113。东南亚整体制造成本维持在110左右,相对稳定。因此,我们将增加泰国工厂的产能,因为其优势更加明显。而越南由于负担大量非钢铁制品,其制造成本受到一定影响。印度虽然是一个潜在选择,但其制造成本约为中国的175%,且加征52%的关税,使得印度也不具备明显优势。同样地,摩洛哥等北非国家由于需要从中国进口大量原材料,即使享受10%的关税,其总生产制造成本也超过200%。南美洲国家如巴西、墨西哥等,对中国制品征收高额关税,使得当地生产不可行。因此,目前最优选择仍是东南亚地区。
Q:越南三期和四期的建设是否会受到当前局势的影响?A:我们只能继续按部就班进行。我们已经与客户确认,价格不变,继续供货。目前订单已经排到2026年,这个月的订单仍需交付,除非客户愿意取消订单。即便他们取消订单,从中国采购成本更高,而选择其他国家也面临更高成本。重新建立产能需要时间,以越南为例,从2018年开始建设到现在用了七年时间,目前产能仍无法与中国相比。因此,我们短期内不会继续扩建,但必须维持现有产能。
Q:在当前关税背景下,美国制造业面临哪些挑战?A:当前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缺乏长期可持续性。这种政策基于简单的商人直觉,但美国制造业内循环体系已崩坏,依赖外部输血维持运转。对东南亚征收关税影响最大的是电子产品,因为这些产品从中国移至东南亚程度较深,而当地制造商无法降价。此外,对小包裹征收关税进一步打击了可能的贸易链条。这些政策虽然不可持续,但对美国整体经济伤害巨大。
Q:在目前悲观预期下,公司如何应对一次性冲击?全年受影响情况如何?A:从定量角度看,我们不可能降价,因此全年受影响情况有限。FOB部分价格不会下降,自有品牌部分将涨价,并开发低成本产品以应对市场需求变化。此外,小包裹关税调整对跨境电商有利,有助于控制影响。从公司本身来看,这些措施甚至可能加强公司的竞争力。然而,我们最大的担忧是涨价对美国需求的影响,需要更多关注这一问题。
Q:美国需求变化及其对全球产能扩张的影响如何?A:美国需求的变化将对全球供需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当前,我们需要重新评估是否有必要继续扩张产能,或者是否应该暂停扩张。同时,还需考虑如何研发出低价产品,以适应市场变化。例如,在电动工具和厨卫产品领域,当前环境下可能存在新的机遇。因此,所有产品的定价逻辑需要重新审视。尽管我们之前预计毛利会稳步提升,但现在希望能够维持现有毛利,并在接下来两三个月内观察市场情况。
Q:对于美国需求和美联储政策的看法是什么?A:当前,美国经济基本上已经进入危机状态,这是毋庸置疑的。关键在于美联储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和应对这一局面。过去几次,美联储表现出较强的应对能力,自2008-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和中国央行是全球少数未犯重大错误的央行之一。尽管2020年抑制通胀时加息稍晚,但总体来看,对美国经济没有造成太大损害。目前,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依赖各自央行来对冲贸易摩擦带来的宏观影响。如果美联储能够迅速将利率降至2%以下甚至更低,那么2025年第三、四季度可能会带来积极惊喜;否则,美国经济可能会重现2009年的困境,即危机持续蔓延并引发第二波冲击。
Q:如何看待特朗普政府执政能力及其政策影响?A:特朗普政府执政能力有限,这使得一些政策难以有效实施。例如,美国政府曾计划对赫德岛和唐克纳岛征收10%关税,而这两个岛上只有企鹅居住,没有人类。这种执政能力不足导致许多政策难以落地。从数据上看,十年后回顾这段历史,财务报表上可能难以察觉这些政策带来的实际影响,就像2018-2019年的关税影响一样微乎其微。然而,目前企业面临巨大压力,公司团队也在密集讨论并应对这一情况,相信最终强者恒强。
Q:对未来市场前景有何展望?A:尽管当前市场情绪普遍认为此次冲击非常大,但公司坚定认为,此次冲击中的机遇大于挑战。企业主观能动性以及国家战略政策的对冲措施,将帮助我们度过难关并实现更大的发展。因此,我们相信未来仍然充满希望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