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为什么很多商场三楼四楼没有租户?为什么不降租金呢?

为什么很多商场三楼四楼没有租户?为什么不降租金呢?

@汪有:图 1,上周 @顾扯淡 问:为什么很多商场三楼四楼没有租户?为什么不降租金呢?情愿不赚钱也不降价吗?
好多人纷纷艾特我。
隔行如隔山,我专门找我司广州公司商业业务线负责人,Ben 总,做了 1 小时专访,以下是 3000 字干货。
你要开店创业,本篇都有大用。金句我会划重点。
一句话解答:白送都没人来 ——

商业和写字楼不同,写字楼你在哪都能办公,商业模式没啥变化。
但是线下商业,非常看客户流。
没有人,商业就没有价值。

图 1 里扯淡叔的例子:只有 b1 到 1 层有商户,2 楼人就少了。
2 楼既然都开不太起来,那就是这里没人。
3-4 楼白送也没人开。

0 租金没人开,是因为租金在商业店铺里,根本就不占大头。
商业的运营成本很高。

以一家典型的餐饮店为例:租金在店收入里,只占 10%。
运营成本占 60%,利润 30%。
这是一家健康的餐饮店,很多还没到。

业态不同,利润率也不同。
零售业比餐饮业惨一点,利润率达到 10% 就差不多。
典型的零售店,租金占销售收入 25%。
运营成本 65%。

可见:降租金没用。
租金只占收入的 10%,你打对折也只影响我 5% 的成本。
全免也只减少 10%。
而场子不旺,客户流减少超过了 10%,那我贪图免租,去了你的场地,我倒亏钱。

所以 Ben 总建议:
【如果开店,很多时候宁可选择高租金的旺场,也比低租金的冷场要强】
【千万不要贪图租金便宜,去开店,租金便宜必有其道理】

从这个数据还能看出来:
既然典型餐饮租金占收入比 10%,那么,
【如果你要开餐饮店,预期收入达不到租金 10 倍,不要开】

零售业的数据,是 Ben 总专门帮忙问了某运动品牌中国区商业总。
在这位商业总管理的全国几百家零售店中:租金占收入 25%。
一旦超过 30%,必亏钱。
【如果你要开零售店,预期收入达不到租金 4 倍,不要开】
(其实 4 倍也不把握,人那是大家都知道的运动品牌,品牌力强)

关于免租也不来,Ben 总举了个实例:
某佛山非常好的场地,大开发商运营。
那时候国潮比较火,他们招某个潮牌入驻,首年免租。

产品没问题,装修漂亮,好多人来打卡,还有媒体报导。
地段没问题,是一线临街位。
结果开了 8 个月,开不下去跑了。
因为收入根本无法支付运营成本,每天都亏钱。
归根结底是被电商冲击。

店铺 2 个店长,2 个店员,3 个兼职(100 一天)。
但每天营业额平日只有 400-500。
节假日营业额 500-1000。
有时候搞搞活动,邀请朋友来捧场,可以达到上万,但这都是朋友来了给面子,不好意思不买,不可持续。

营业额这么低,竟然是因为:
有时候电商搞活动,同品牌,他们拿货价甚至比电商有时打折后的价格还高。

教训是:
【盲目开品牌店,容易被品牌在线上背刺】
从那以后,再有开发商找我司商业部门,希望引入一些潮牌店,他都会拿这个举例。

以上是一般情况。
也有情况,租金不但可以超过 30%,甚至可以超过 50%,乃至更高。
这一定是亏钱的,但,商家开某些店,不是为了赚钱。

比如,广州太古汇,月租金可以达到 3000 元 / 平方米。
也就是你开一家店,200 平方米,每月租金 60 万。
但你店铺营业额不可能达到 240 万。

但,品牌开在这里,并不是为了卖货。
这是品牌策略的一部分,塑造 “我在太古汇有旗舰店” 的品牌形象。
每月租金 60 万不划算,但每月投放 60 万的广告,这不算什么。
何况还能做展示。

广州十三行走出了一家设计师品牌,很有设计感,但这不够。
专门亏钱跑去广州某顶级商场开了店,做形象。
现在这家本土品牌已经走向国际,一些国际明星也穿它家牌子。

启发是:
【做优质品牌,亏钱在高端场地开店,是品牌形象一部分】

那么你会问:
三四楼那么不好,那你为啥要盖呢?
你不盖不就完了?
这是因为,房地产规划,有滞后性。

此前城市规划,拿一块地,可以有 30% 的面积拿来做商业。
开发商一看,反正都有商业指标了,那我做满不就得了。
土地面积有限,就都做到四层五层。

那个时候电商没有冲击线下,一铺难求。
“一铺养三代”。
商铺是妥妥的卖方市场。
想进商铺,就要有入场费,顶手费。
现在高端商场仍有入场费,但大部分商铺都没有这些了,还是租不出去。

现在不需要这么多线下店了,现在我的客户拿一些土地,通常只配 10-15% 的商业指标,剩下的面积盖写字楼。
那么之前那些按照 30% 商业指标盖起来的楼,就很尴尬了。

三楼的租金,通常在一楼租金基础上打 4 折,去到四楼五楼更低。
客流量下降,对建筑设计,物业管理的要求非常高。
建筑设计不好,动线有问题,物业管理水平低,指引差,标识不清晰,都不行。

所以,
【如果你要在三楼以上开店,请留意动线流畅和物业管理能力】

在一铺难求的时代,建筑设计再烂,也能租出去。
现在,设计老旧过时,会被淘汰。
所以,他们团队,参与广州红棉中大门项目时候,直接修改了建筑设计。

如图 2,本来这是个老旧的纺织布匹专业市场,是上一代的建筑。
原始形态只是个方方正正的盒子。

经过建筑整改,动线重新规划,增加了很多直接从一层直通三层四层的楼梯。
一层经营不好,我从建筑外部就有楼梯直接上三层,对三层影响有限。

图 3 是改造后的样子,看起来非常现代化了。
从建筑设计到标识指引全都做了改造,效果很好。

但,大部分商场,没有能力也没有意识整改。
我经常聊到,很多客户,不愿意付咨询费。
他们说,你们既然做咨询,那直接落地不就行了,你帮我租出去,我给你中介费不就得了。

图 4 是改造前的样子,一间间商铺挨着,这种状态,不可能租出去。
这就是咨询的价值,不充钱是不会变强的。
我能理解部分客户不愿意付费,很多咨询机构跟骗钱差不多。

这种老旧物业,如果没有线上冲击和结构转型,本来也可以租出去。
主要的租户是一些配套业态。
包括:KTV、小超市、教培、健身房。
客户流不足,没关系,这是目的性消费。
有个场所就可以了,我自己引流。

但,经济结构变了,KTV、小超市、教培、健身房迎来关店潮。
KTV 是业态老旧,年轻人不喜欢了。
其他三个,都是 “充卡型消费”。
都是充一笔会员费,然后会员经常来,就收不到钱了。
Ben:【充卡型消费持续经营能力很弱,创业尽量避开】
此外,教培经历过双减,现在也开不起来。

所以三四楼的租户大面积关店。
仅有能活下来的,他们发现,一楼二楼也有关店的,那我搬去一楼二楼好了。
三楼四楼就更加无法招商。

现在的商业已经不是瞎盖就能赚钱了。
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分化。

先是同一区域,不同场地之间的分化:
太古汇的租金可以达到每平方米 3000,过一条马路,就是 300。
这非常考验商场的运营能力,专业力,品牌力。
再是同一条街相邻店铺,不同业态的租金也不同。
租户盈利能力相差很大。

结尾我问:如果有人考虑开店创业,现在有什么业态比较受欢迎呢?

Ben:现在开店,不管是哪个类别,三个关键点:
【小面积,产品聚焦,轻运营】
在满足运营的前提下,面积越小越好。
图 5,例如六运的 sipsite 小酒馆,现在涌现了很多很小面积的烘焙店,一个小小的橱窗就可以创造话题,产品不多,也没有过多就餐区可以减轻运营压力,此类坪效都特别高。
当然这种店选址很考验周边环境,更多消费者买完直接在旁边蹲马路喝酒。
不要给自己上太多负担。

总结:
租金在商户运营里不占大头,免租也减少不了太多成本;
线上冲击叠加经济不明朗,线下实体店受到冲击;
原有商场建筑设计和物业服务过时,不受欢迎;
商户结构转变,传统业态出现闭店,新业态要求小面积、产品聚焦、轻运营;
创业开店,需要谨慎。

最终,感谢图 6 里的 Ben 总。
他非常专业!
如果你们谁以后当了大老板,有任何房地产咨询需求,记得来找我,小汪会为您引荐我司最专业的团队。
做商业我就帮你介绍他。
我们下期再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98854/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