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拿破仑颁布的大陆封锁令

拿破仑颁布的大陆封锁令

@奥特快啊:特朗普把对华关税加到 125%,作为一个世界史背景的出海博主,这让我一下联想到 19 世纪初拿破仑在意识到军事手段征服英国无望后,为了 “饿死” 英国,颁布的大陆封锁令(Continental System)。录了期播客专门聊聊这个。

摘要(数据主要来自英文和法文版维基百科):
1.1806 年和 1807 年,拿破仑先后颁布柏林敕令和米兰敕令,禁止欧洲大陆国家和中立国(如美国)与英国的一切贸易往来,尤其禁止英国货出口到欧洲大陆。

在拿破仑威逼利诱下,受大陆封锁令影响的国家包括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波兰、普鲁士、俄国、奥地利、丹麦、挪威、瑞典,相当于对英国关闭了当时 8000 万人口的欧洲市场。

不听拿破仑的话,法军直接开过去。

2. 封锁令对英国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
1)泰晤士河上堆满了商品滞销的英国船;
2)关键物资供应吃紧,麻绳库存从 1807 年到 1808 年下降 2/3(原本主要进口自俄国);
3)1808-1810 年间,信贷下降 20%,英镑贬值 30%。
4)对欧洲大陆出口下降 1/4-1/2,但是对美洲和其他殖民地出口大增。

3. 对欧陆的影响包括(封锁令不仅禁止英国货进欧陆,还要求欧陆其他国家买法国货,并对其他国家产品征关税):
1)法国:
法国甜菜在欧洲大陆上取代了英国甘蔗;
由于英国棉纺织产品在欧陆大幅减少,法国棉纺业逐渐垄断。

2)俄国
1802 年,英俄贸易量是法俄的 41.5 倍。但为了不得罪法国,只能阳奉阴违,嘴上坚决执行,背地里对里加和圣彼得堡的英国走私货睁眼闭眼。
1810 年直接放开,还对法国货收关税,部分导致了 1812 年拿破仑侵俄。

3)荷兰
葡萄酒、啤酒花、肥皂被法国收税失去竞争力,又不能与英国做生意,即便主政人为拿破仑的弟弟路易波拿巴,仍然背地里偷偷开口子让英国货上岸 —— 比如对换了旗子的英国船睁只眼闭只眼,甚至给他们提供食物补给。
1809 年放开对中立国的贸易,拿破仑大怒,1810 年被法国吞并。

4)汉堡(哈萨同盟城市)
1806 年大陆封锁令颁布 6 个月内走私 59 万吨货,1810 年 12 月被法国吞并。

5)丹麦挪威
认怂且加码执行。

4. 走私的方式各显神通,包括:
1)从瑞典、俄国、意大利、西班牙混进欧陆;
2)英国船随便换旗子,旗子不够还能提供政府文件,与被贿赂的法国海关官员形成产业链;
3)一旦上岸,散货方式千奇百怪,比如把红糖装在看起来用来修路的砂石麻袋里(调出来的渣跟红土一样也不会引人怀疑),或者把货藏在出殡的灵车 / 棺材里……

结局:
1810 年 7 月,拿破仑颁布 St.Cloud Decree,开放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边境,允许有限的英国贸易,基本上表明大陆封锁令对法国的伤害超过对英国的伤害。

5. 与中美贸易战的异同:
1)当时的英国货很多还得从殖民地获取,中国目前可以自己包圆了;
2)英国海军纵横世界所以没有航路安全问题,目前如果局势升级,航路安全有一定风险;
3)当前美国是对点对单干,当年的法国是拉帮结派。这有好有坏,好的一面是相对拉帮结派,中国面临的系统性压力小一些;不太好的一面是,由于是美国单干,政策更容易贯彻,不需要多国协调(不确定州层面是否有独立贸易谈判权?)。

不过即便如此,由于中国具有结构性的产业链优势(我在越南买的耐克,1000 + 人民币穿不到半年坏了;淘宝买的李宁,400 块行走世界一年多依然坚挺),我相信任何人为地政策干预除了增加渠道与合规成本,很难根本性改变现状。尤其是:
1)中国的结构性系统性产业链优势不是一朝一夕淬炼出来的;
2)懂王只有四年。

6. 我相信我们国家赢面更大。对恶棍流氓让步就是绥靖,就是把头伸到老虎嘴里跟他谈判,这场仗别无选择,只能硬扛。这一仗撑过去了,整个中国企业出海的声势也会上一个台阶,因为国家 PR 是出海时最好的企业 PR。

我相信总有一天中国企业不用在海外遮遮掩掩掩耳盗铃说自己不是中国企业,而是可以大大方方承认我们就是中国企业 —— 但我们不是来碾压本土产业,而是来和当地人当地企业一道,让全世界的国家与国民,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做好手头事,远眺艳阳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98956/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